奔騰立霧溪 登山王勇敢衝向武嶺 荷蘭車手霸特排名第四 – 天天上新聞

奔騰立霧溪 登山王勇敢衝向武嶺 荷蘭車手霸特排名第四

連綿一百公里的台灣KOM登山王挑戰活動,順利完成,這是60年前蔣經國親自探勘橫貫公路,一般挑戰武嶺的自行車攀登都是由西向東,從台中進入中橫公路,一路向上。但是由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舉辦的武嶺登山王挑戰賽,是5年前在當時交通部長毛治國支持下,選擇由東向西,從立霧溪出海口仰攻太魯閣。IMG_4761

在開路之前,中橫東段曾被稱為「產金道路」,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成為立霧溪砂金採礦的交通道路。中橫西段則與「大甲溪水力發電計劃」一併規劃,開路同時,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也在規劃興建,中橫也充當了工程道路。於是規劃在1956年將中間路段打通接起,並做為安置退伍後榮民上山興建農場果園的交通道路。然而從太魯閣到天祥這一段20公里的道路,都必須通過懸崖峭壁,以及堅硬的大理石岩,因此開通顯得特別辛苦,這一段道路的橋樑隧道也都特別多,成為中橫日後最主要的景觀。

中橫的完工日期比預定的提早半年完工,整個工程費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花費約四億三千萬元新台幣。通車典禮是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舉行。在1960年的5月9日開放通車。IMG_4787

立霧溪,是一條位於台灣花蓮縣的知名河川,因切割出落差達1千多公尺的太魯閣峽谷而聞名。此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奇萊北峰合歡山之間。其中在天祥至錦文橋,此河段的河蝕地形就是太魯閣峽谷。支流不多,多集中在其上游區域。

立霧溪總長約有55公里,流域面積有616平方公里,平均坡度1:32。建有不少橋樑,其中錦文橋是太魯閣峽谷的起點,立霧溪源頭來自海拔3000公尺以上中央山脈,流經55公里長的河道,直到注入太平洋海平面,下切浚深,河水湍急,落差甚大,形成不少的瀑布景點,比如達歐拉斯瀑布

關於立霧溪名稱的由來,源於位在溪口北岸的太魯閣族原住民崇德部落,崇德原名得其黎(Takkiri)社,日治時代譯為日語漢字「立霧」(Takkiri),戰後除沿用「立霧」之名,上游及支流亦由日語「立霧」音譯為「塔次基里」溪、「達梓里」溪。

長春祠位於台灣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距離太魯閣口2.3公里處,是為了奉祀當年闢建台八線中橫公路的施工過程中,不幸因公殉職的212位榮民靈位。由於中橫公路工程艱鉅,時有傷亡,當時的台灣省公路局為了告慰英靈,於是在1958年,擇定公路對岸的湧泉水瀑上方築祠。

長春祠的建築採中國古典唐代亭台樓閣風格,並依照附近地勢嵌入山壁之間,精巧而莊嚴。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歇,形成「長春飛瀑」,為中橫公路的一處盛景。周圍具環形步道,可飽覽峽谷曲流風光。祠後有一石梯,高380階,可通往觀音洞,而祠下方的飛瀑,是由於河水不斷的撞擊、掏挖坡腳,使邊坡呈平行的方式後退。IMG_5089

長春祠步道從中橫公路舊道長春橋頭循階而下,沿著山壁鑿出的小徑至長春祠。步道延伸到長春祠正後方,垂直的山壁開鑿出「之」字形陡急而上的階梯,此段步道被稱為「天梯」。循天梯直上,先到達觀音洞、再經太魯閣樓和鐘樓。鐘樓是步道的最高點,登上鐘樓,居高臨下,俯瞰立霧溪曲折河道和峽谷,公路、車輛。從祠前眺望,立霧溪在此上下游作了3個超過90度的彎曲折轉,在地理學上稱為「曲流」,而長春祠就建在曲流的攻擊坡頂點上,因此剛好成為觀賞曲流地形的最佳地點。

由於此地屬大理岩石英片岩交錯出現的地質,不斷受到應力作用而形成破碎岩層,極易崩塌。1987年溪溝峭壁發生嚴重崩坍,落石擊毀祠旁涼亭,1997年後才再度整建通置及亭閣,恢復入祠參觀。IMG_4799

合歡山台灣旅遊景點,在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前立有「合歡山海拔3,158公尺」標示牌,這是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所在的標高..合歡山為花蓮縣秀林鄉南投縣仁愛鄉的交界處。其周邊係由七座山峰所串連合稱合歡群峰,七座中之五座皆名列台灣百岳,為合歡溪濁水溪北港溪塔次基里溪分水嶺

合歡山冬季白雪皚皚,素有「雪鄉」之稱;春夏季玉山矮箭竹草原與玉山杜鵑紅毛杜鵑花叢,景色宜人。林務局在此設立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並於位在台14甲線32.855公里處提供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與松雪樓住宿服務,以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小風口附近設立合歡山管理站。在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前的公路旁設有展望台可遠眺奇萊山,同時合歡山也是攀登合歡東峰合歡尖山石門山中央山脈北三段的登山口。IMG_4826

合歡群峰的高度分別是:合歡主峰(3,417公尺)、合歡北峰(3,422公尺)、合歡東峰(3,421公尺)、合歡西峰(3,145公尺)、石門山(3,237公尺)、石門北峰(3,278公尺)、合歡尖山(3,217公尺)(前五座更名列台灣百岳之中)。在合歡主峰設有三等三角點6388號。在公路尚未闢建時,攀登合歡群峰原為需耗時至少三晝夜才能攻頂,隨著中橫公路的興建需要,便將霧社供應線合歡越嶺古道切過,如今自山腳埔里市區出發,駕車僅需2小時可達,高山郊化的現象帶來自然環境有莫大影響。

武嶺是合歡東峰合歡主峰鞍部,因此視野良好,可展望周遭群山,東倚合歡東峰,並可望見合歡尖山屏風山,而西北方與合歡主峰相鄰,西南方可眺昆陽台14甲線橫亙合歡山腹,武嶺其下便是濁水溪主流發源地,在此形成谷頭侵蝕的一大崩壁。據地理學家楊健夫對台灣的圈谷地形研究來看,在武嶺的兩端是呈現不同地貌,往寒訓中心方向看去是呈U形谷,再往另一方向看去,濁水溪上游則是呈V形谷,這是受冰河作用下所形成冰斗地形。IMG_5070

合歡山全區地質是屬中新世廬山層,由於武嶺地處高山地帶,停車場與台14甲線於此闢建,切挖其山腹,致使邊坡的地層裸露,暴露在高山氣候下,易受風化、寒凍楔裂的作用,致使成土作用不易發揮,導致植被無法在此生長,因此在武嶺停車場可見板岩呈牆面般一整片分布。武嶺位在廬山層北段,相較於南段,則是顯得劈理發達,且長年崩落的板岩岩屑,也就堆積於坡腳。IMG_5048

國民政府遷台後,霧社供應線是為因應中橫公路補給需求,於1957年6月9日動工,其中從昆陽合歡埡口此路段,則是交由步兵與生產作業總隊(監獄囚犯)操作機具來開闢,路線行經合歡東峰、合歡主峰間鞍部,當時是以座落位置於合歡山南側,故稱作「南嶺」,量測高度是海拔3284公尺,在整個中橫公路及其支線計畫案中,南嶺的路面高度為海拔最高所在。

中橫公路完成當時,蔣中正總統巡視公路沿線,每到之處改舊地名、取新地名,於是南嶺先是改名「武陵」,但因宜蘭支線有武陵農場,為免重複,於是改成武嶺。

IMG_4912

 

榮民闢建中橫公路霧社支線後,1959年退輔會請專家學者到當地勘查,農業專家認為此地可發展溫帶果樹事業,隔年7月台灣省政府同意將原屬南投縣政府的霧社牧場讓購於退輔會。退輔會購買後,1961年2月正式成立「台灣見晴榮民農場」,4月退輔會先安置12位榮民,後來又奉命安置滇緬地區撤台的反共救國軍(簡稱義民)與其眷屬。在見晴榮民農場附近提供就業與居住地,就業方面就是種植溫帶水果,居住地則是場部(管理農場的行政單位)在農場內興建眷舍,於是農場區域內先興建博望新村壽亭新村,後來因為人口增加,再成立定遠新村來安置義民。榮民最早則昃成立仁、義、禮、智、信、忠、孝等七個榮民農莊,但後來逐漸合併成為村落形勢,所以後來榮民主要分布在榮光新村忠孝新村仁愛新村IMG_4863

1967年,退輔會主委蔣經國到農場視察,認為此地「清新空氣任君取,境地優雅是仙居」,退輔會便更名為「清境農場」,場本部地名則稱為「幼獅」(Youth,英文「青年」之音譯,為蔣經國所命名,意指期勉現代中國青年之英姿勃發如同獅子),海拔1748公尺,現今地名已統稱為「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