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休三日連署破門檻!台灣工時全球第5 勞動部12月須回應

image

民眾於8月25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四日工作制,每週上四天班放假三天」提案,至10月7日已獲得5768人附議,正式突破5000人門檻。依規定,主管機關勞動部必須在12月7日前提出書面回應。

提案人列舉週休三日四大優點。首先是提升工作與生活平衡,讓員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休息進修,改善心理健康。其次為吸引與留住人才,對重視彈性與生活品質的年輕世代具高度吸引力。第三是環保節能效果,減少通勤次數可降低碳排放與辦公室水電成本。最後則是長遠可能促進創新,員工充電學習新技能,為企業帶來新想法。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台灣2024年受僱者平均年工時為2030小時,較2023年的2020小時增加10小時,全球排名第五,僅次於墨西哥、新加坡、哥斯大黎加及哥倫比亞,在亞洲則僅次於新加坡。相較之下,日本為1636小時,南韓為1859小時,台灣工時明顯偏高。

486團購創辦人陳延昶針對此議題表示,台灣中小企業佔98%,就業人數約916.7萬人,占全國就業近8成。若實施週休三日並納入2025年34天國定假日,全年365天中僅上班175天、休息190天。他認為醫療照護、警消、交通運輸、製造業等高度人力需求產業,若無完整配套將造成嚴重問題。

陳延昶分析,知識型、創意型或軟體科技類產業可透過自動化與專案制維持效率,較適合實施。但需要持續營運的產業必須大量增補人力或高度自動化才可能落實。他建議現階段應先朝不加班、準時下班著手,避免貿然推動導致企業裁員。

政大勞工研究所副教授林佳和指出,若改成四天工作週,原本五天的工時須集中在四天完成,等於每天都要拉長工時,對勞工和企業都不易適應。同時中小企業佔比高,若不減薪直接砍班,成本壓力沉重。

提案人承認短期可能造成中小企業反彈、產能下降與工資減少等危機,但引用英國、日本、冰島等國研究實例,長期而言產能不會下降甚至上升,有助提升勞工幸福感與身心健康。

勞動部表示已於10月8日與提案者聯繫釐清訴求,後續將進行資料盤點與可行性評估,於12月7日前提出書面回應。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也將彙整軍公教與學生端影響,預計12月8日前完成各部會意見統整。此次提案能否成為推動勞動制度改革契機,社會各界正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