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 COP30 建築新常態 在一起永續科技喜獲本屆「新創事業獎—創新傳產組」

【寫新聞-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經濟部昨(19)日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201 廳舉行聯合頒獎典禮,在一起永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oin It Sustainable Tech. Co., Ltd.)以彩繪光電覆膜的系統化創新脫穎而出,榮獲新創事業獎—創新傳產組。公司宣布,將以 Building as an Asset(建築即資產)方法論,對齊 COP30 的建築減碳路線,透過「外牆創能+能效管理+循環回收」並結合 AI/BEMS/需量反應,協助公私部門把 OPEX 轉化為可稽核、可投資的 ESG 現金流。
薛煒立(創辦人兼董事長)表示:「COP30 把外殼、冷卻與全生命週期碳放在同一張桌上。我們把每一面牆做成會發電、會降載、可回收的『都市電池』,用可審計的數據把淨零從口號變成回報。」
一、政策與國際對位|COP30 四大主軸一次到位
•2030 建築新常態(Buildings Breakthrough):以「近零排且具韌性」為共同目標。彩繪光電屬建築外殼(Envelope)級方案,特別適合既有建築快速降載與彌補尖峰缺口。
•Buildings & Cooling:聚焦高效外殼、可持續冷卻、材料優化。彩繪光電以低眩光設計+表面降溫效應+穩定綠電三效合一,直面亞熱帶城市冷卻需求與尖峰負載風險。
•整體生命週期碳(WLC):強調營運外,亦納入材料生產、施工、維護、拆除與回收之隱含碳管理。彩繪光電採可回收、可再部署設計,友善 EOL(End‑of‑Life)治理與制度接軌。
•數位/AI 能源治理:以 AI 最佳化 × BEMS × 需量反應持續下修冷卻負載與碳成本,形成運維期的第二條減碳曲線。

二、臺灣政策銜接|能效 × 碳費 × 回收 × 金融一條鞭
•建築能效(BERS 2024):114/7/1 起實施,新版規範同步強化外殼與設備性能。彩繪光電可與能效標示、外牆更新聯動,縮短工期、降低住用干擾。
•碳費上路:標準費率 NT$300/噸 CO₂e 自 2025/1/1 生效(設有優惠費率)。企業需把自發電與節能納入成本曲線與資本配置。
•光電模組回收:回收費 NT$1,000/kW及清運/資訊登錄流程已建置,利於將「創能×回收」納入 WLC 專案治理。
•供應鏈壓力(CBAM):2026/1/1 正式期啟動,營建與材料鏈面臨碳成本內化;在地自發電+能效的財務意義更為明確。
三、產品與示範|把「被動外皮」變「會發電的資產」
•技術特性:彩繪光電覆膜具色彩/圖樣客製、低眩光、耐候易潔、保溫降載等特性,讓外牆成為分散式電力與降溫介面。
•驗證能量:完成 SGS/STC 第三方測試;具備 ISO 14064‑1/3 盤查與查證能力(由ANAB 認可之查證機構執行),使減碳量、綠電量、效率提升均可查核與揭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