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執法無時差,全時守護,污染秒殺!工業之都,智慧轉型水污染查緝新挑戰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人口數約為272萬人,早期已設立對臺灣發展相對重要的石化工業,並擁有臺灣最大之工業區與加工出口區,加上高雄港提供海運樞紐地位,本市更有許多重工業產業,數十年來為臺灣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卻也承受了無法避免的環境污染。

然而,污染管理除與工廠不可切分外,與民生亦是休戚相關,故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每年約受理 6 萬件之民眾污染陳情案件,但當環保局報案中心接獲反映污染事件時,其實污染正在發生,尤其是水污染案件,很常遇到污染源難以查證的問題,需要花很多時間及人力去追溯可疑排放源頭,然而這樣的污染常常是正在發生而且有擴大的風險,所以易引起民怨或造成重大污染災害。
因此,為了更有效監控及追蹤環境污染情事,本局導入科技執法工具及技術,更建置整合式監控網,讓水污染無所遁形。

1.水質連續監測系統
2.水色智慧辨識系統
● 克服時間上的問題,連續偵測疑似非法排放口水質
● 即時通報與掌握水色變化

3.LED地下管線潛望監視錄影系統
4.管型LED監控系統
測距長、範圍廣且能清晰監視管道及排溝內情形,大幅提升判斷準確性及蒐證成效

5.縮時攝影機
6.攝影機監控系統(CCTV)
● 輔助於繞流排放或非法偷倒側錄蒐證,可24小時全天候監測
● 掌握非法排放時間,提高查緝非法之成功率

7.空拍機(UAV)
河段污染溯源不易掌握,利用空拍機進行空中污染源蒐證,可克服地形限制掌握河道整體環境資訊,搜查污染源

以科學儀器協助蒐證擊破污染

環保局利用上述7種科學儀器,依照監測訊息滾動式修正監測地點,鎖定不法業者進行污染蒐證。
統計111年-114年10月,本局已利用科學儀器協助告發194件水污染案件,包含178件違反水污染防治法及16件違反廢棄物清理法之案件,其中6件次因涉及違反情節重大而移送檢察機關偵辦,裁處金額達36,169,013元。

未來,環保局除將持續推動科技執法外,亦將結合AI物聯網串聯各方產業引進環保領域,以多元面向擴大發展智慧網路建構,公私協力一同守護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