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八百年的對話:靜謐、謙卑、共鳴 / 第42任薩迦法王訪日本淨土真宗總本山西本願寺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記者/游宏琦 台灣日本綜合報導]

在深秋的京都,金色晨光穿過格子窗,落在聳立的木柱與榻榻米上。11月12日,尊貴的第42任薩迦法王抵達日本京都,正式參訪淨土真宗—西本願寺。這是一座擁有近八百年歷史的佛教重鎮,也是「親鸞聖人」思想延續最核心的道場。

整場交流沒有華麗陣仗,沒有繁文縟節,只有日本佛寺特有的靜默與寧靜如呼吸般的節奏。

法王以一貫的謙卑姿態安坐,雙手自然置於膝前,彷彿以安如示教;而在他對面,日本的高僧全程則以溫和流利英語娓娓道來,展開了一場跨越文明、宗派與八百年歷史的對話。

佛法東傳:從印度,到中國、韓國,再抵達日本的足跡

日本僧人首先以一座寺院本身為教材。他指向莊嚴的佛壇說明:「佛法從印度啟程,經中國、韓國,最後傳到日本。

這座佛壇裡的每一個元素,都承載著這段旅程——部分來自印度、部分來自中國,也融合了朝鮮半島的傳統。」

Screenshot

金箔、木雕、簾幕、供具、法器……它們不是裝飾,而是歷史本身。

當法王凝視佛壇時,僧人靜靜補充:

「這裡所呈現的,是佛法如何穿越大地與時間,最終安住於此。」

親鸞聖人的願心:佛法不是為少數人,而是為所有受苦的人

僧人提到,淨土真宗由親鸞聖人於1224年所建立,去年剛迎來教義傳承 800 週年。

「親鸞聖人的心願,是讓佛法走向每一個人,

尤其是生活艱難、辛苦工作的平民,而不僅是僧侶或權貴。」

僧人語氣寧靜,卻帶著穿越歷史的重量。

「也因為這份普及大眾的慈悲,淨土真宗在日本封建時期曾遭受迫害。但正因如此,它在苦難中更顯堅韌。」

今日的西本願寺,已是世界最大的佛教組織之一,擁有 一萬多座寺院,信徒遍布全球。

「此處即是阿彌陀佛的淨土。」淨土真宗的核心

當談到佛壇象徵時,僧人對法王說:

「對我們而言,這裡,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The altar represents Amitābha’s Pure Land.」如此樸素的一句話,讓空氣更顯靜定。

法王微微頷首,表情凝靜而溫柔。

Screenshot

那是一種「心領神會」,不需言語的佛子之間的理解。

法王以謙卑入寺,以虛心聆聽:一場無聲勝有聲的交流。整段參訪中,法王始終保持謙卑的姿態與對寺院一切深深的敬意:

他端坐、聆聽、微笑、偶爾以簡短英文回應。

沒有宗派高低,沒有文化隔閡,

只有佛法最質樸的本質—慈悲、平等、與相互尊重。

參訪最後,法王在佛壇前長時間默默合掌,

像是在遙向親鸞聖人致意,也像在向佛法跨越千年的傳遞者們致上最深的敬禮。

日本僧人眼中的跨宗派相遇

日本僧人向在場弟子表示:「今日能與來自藏地尊貴的薩迦法王交流,是非常珍貴的因緣。」

佛法雖在不同國度開花,卻同源於一個願心。」文化交會的深意:不同宗派,不同語言,同一條佛陀道路

這一場參訪。更搭起了藏傳佛教與日本佛教之間的千年對話,是佛法在亞洲不同文化中的再一次匯流。在西本願寺的木廊道上,微風拂起法王僧衣的一角。

那一幕彷彿提醒著我們——

佛法無分疆界,也無分國度,

若記者要形容這次交流;靜的像落葉飄下的聲音般輕微,但卻在心裡迴盪得極深。

原始影音連結🔗https://youtu.be/scVRWeHpGmg?si=FXOofbAuMLYrZVwk

文殊佛學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AB6yZUgvd/?mibextid=wwXIfr

第42任薩迦法王的日本弘法行,

在西本願寺的古木香中,禪意盎然 馥郁芬芳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跨越八百年的對話:靜謐、謙卑、共鳴 / 第42任薩迦法王訪日本淨土真宗總本山西本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