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灣仲裁週登場! 中市府攜中華仲裁協會 探討促參案件爭議仲裁實務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由台中市政府與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全國律師聯合會共同舉辦的「台灣仲裁週」台中場次研討會,於今(30)日盛大舉行。這場活動為仲裁週系列講座之一,聚焦探討《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參法)下的案例爭議解決與仲裁實務,吸引市府機關同仁踴躍出席,共同關注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履約過程中爭議的處理機制。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總會林桓秘書長、臺中分會陳建國主任出席本次研討會

市府法制局長李善植致詞表示,公共建設與民間合作案經常涉及高額投資及長期契約履行,隨著促參案件日益增加,如何有效處理爭議成為政府機關的重要課題。透過此次研討會,期盼協助市府各機關對於爭議處理與仲裁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面對爭議時的應變與決策能力。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總會秘書長林桓到場亦深表贊同及支持,尤其針對重大工程履約爭議若朝向採取仲裁途徑解決,對於市府行政成本及人力節省方面,明顯會有加乘助益,希望未來各機關可以善用仲裁制度。

主講人孔繁琦律師具豐富促參案件仲裁實務經驗

主講人孔繁琦律師現為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理事及仲裁人,也是環宇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擁有豐富促參案件仲裁實務經驗。孔律師深入淺出剖析促參案件常見爭議樣態與處理方式,協助與會者理解仲裁在促參案件中的實際運作,例如高鐵營收未如預期的爭議處理、大鵬灣國家風景區BOT案及台北大巨蛋BOT案工期展延等重大案件,皆透過仲裁機制促成雙方共識而有效化解爭議。

孔律師在研討會中深入淺出介紹促參法

孔律師進一步說明,各種爭端解決機制各有優缺點,部分機關因對仲裁程序不熟悉或存有疑慮,遇到爭議時仍多傾向選擇法院訴訟作為解決途徑;然而基於仲裁具備迅速、彈性及經濟等優勢,若能妥善選任仲裁人,將有助於提升案件解決效率,達成雙贏局面。

法制局說明,透過此次活動,不僅提升市府機關對促參法爭議解決的認識與應用,也展現公部門持續學習與精進的態度。期盼未來台中在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過程中,能以更加完善的法令制度與爭議處理機制,為市民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打造法治健全、發展均衡的宜居城市。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台灣仲裁週登場! 中市府攜中華仲裁協會 探討促參案件爭議仲裁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