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海戰將」曾獲神祕魚群相救 比電影更奇幻! 管碧玲主委:海洋保育要突破八億天花板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海洋委員會昨(10/25)於高雄駁二B6倉庫舉辦《沉睡的水下巨人》電影欣賞,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出席力挺這部由金鐘導演耗時四年、超過600次下潛,以8K超高畫質記錄的深海紀實片,也特別邀請在水下搏命清網的「潛海戰將」們,與導演李景白、海洋作家廖鴻基,及兩百餘名關心海洋的民眾等人共同觀影。管碧玲向這群水下英雄們承諾,海委會將全力突破海保署每年僅八億元預算的天花板,做潛海戰將與海洋保育最堅實的後盾,終結「潛水英雄孤軍作戰」的時代。
導演李景白透過《沉睡的水下巨人》,記錄了台灣海洋的哀愁與生態變異的困境,而由海委會海洋保育署號召,全國超過 5,800 人的「潛海戰將」,則藉由水下的「行動解方」帶來希望,他們將熱愛潛水化為對海洋最堅定的承諾,是電影之外的「藍色行動力」。

小琉球海洋志工隊代表「天使魚」描述:每一次下潛移除廢棄漁網,隊員們面對的不是靜謐的藍,而是暗流洶湧的戰場。他們必須在被海流捲走、氧氣不足,甚至命懸一線的風險下,拆除緊纏在珊瑚上的無聲枷鎖。另一位潛海戰將分享父親的「捷克魚」奇蹟:他的父親當時在外海時突遇強大海流,幾乎與死神擦肩時,被一群台灣少見的「捷克魚」群包圍。這群魚彷彿形成一股溫柔而堅韌的力量,重重包圍著他,幫助他最終成功脫險。這段「超乎科學的相救」,正是英雄們用生命對海洋兌現承諾時,海洋給予的最真實、最溫暖的「英雄回報」。
管碧玲表示海委會在推動「三安」(即國安、治安、平安)的任務上已獲致社會認同,爭取到數百億元經費投注海洋安全、海巡任務、科學研究船,但也必須誠實地說,海洋保育署每年僅有八億元的預算,政府對海洋保育的投入「資源嚴重不足」,也是這一點讓她感嘆「海洋是美麗的,但她卻美麗得很寂寞很空虛。」
面對潛海戰將們與導演、工作團隊用生命換來的憂愁與希望,管主委向關心海洋的民眾承諾,海委會下階段最重要工作將是「賦能」,將導入政府更多、更大規模的資源,「打破八億天花板」。
管碧玲強調,海委會將加速落實去年通過的《海洋保育法》,全面衝刺「執法的打造、保護區的劃設,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建構」,作潛海戰將最堅實的後盾,將行動保育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