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歷史‧共創永續!「高雄燕巢.橫山共創基地」榮獲2025年建築園冶獎舊建築再生類大獎
很角色記者黃思慈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都發展局與樹德科技大學橫山USR專案推動辦公室共同提案「高雄燕巢.橫山共創基地—高雄學園創價實驗園區」,榮獲2025年建築園冶獎舊建築再生類及評審特別獎2項殊榮。
都發局吳文彥局長表示,橫山共創基地的活化再生是ESG創新治理政策和高雄學園-燕巢大學城教育夥伴合作成功案例,透過具體行動為閒置空間賦予新生命,從而實踐了都市治理與地方創生的有效結合。
吳文彥強調,城市空間的轉型不應僅止於建設層面,必須與在地的知識體系緊密聯繫。他主張應運用產學合作的機制,讓大學教育的力量深入城市的脈絡,最終目標是使青年學子能夠成為城市未來的共同創建者與承接者。橫山共創基地透過實踐「從保存出發、向創新前進」的策略路徑,已從長期失管與破損的荒煙蔓草廢墟狀態,轉變為可持續提供多元公益服務的共學基地。基地將持續扮演串連在地、跨域合作的角色,聚焦於社區共融、環境永續、綠色創生及創客工藝等活化方針,深化「人文、生態、工藝、建築」的整合,持續拓展綠色永續,成為「高雄–自造者城市」的實踐場域。
樹德科技大學校長王昭雄表示,橫山共創基地從籌備到實踐的發展軌跡,明確體現了大學深植於地方的教育使命。透過實現高教公共性與社會創新導向,有效地深化了學生跨領域學習與實踐的機會。
橫山 USR 計畫主持人盧圓華特聘教授則指出,大學的角色除了知識傳遞,更應成為促成跨界連結及社會創新行動的「中介節點」。他強調,橫山基地特別採用「場域導向」與「共創方法」,讓學生得以在真實的社會脈絡中獲取經驗,進而培養出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橫山共創基地總面積約1.69公頃,完整保留 1970 年代國軍營舍的建築風貌,如洗石子加強磚造結構、水泥瓦屋頂與洋小屋木桁架等元素,市府都市發展局秉持創意共學基地之概念,保留既有營舍空間,採分期活化模式逐步修繕並與在地樹德科技大學橫山USR專案推動辦公室合作推動創藝培育,將101房舍改造成展覽暨集會空間 、102房舍改造為木工、染織、陶藝之橫山工藝聚落, 021房舍改造的金工坊 ,以及104房舍的染織工坊,都是落實循環工藝與在地共好,為地方注入創新活力。
參與本次建築園冶獎舊建築再生類大獎決選,其中編號104房舍舊建築再生是秉持修復歷史建築精神修復木造屋頂,保存原有營舍建築及洋小屋特色,並將損壞程度不高的既有建材打磨修補後再做為屋頂使用,汰換下來的木料提供橫山共創基地內學生作為木工作品的材料,在基地內創造循環使用的價值。基地活化及各類展示作品與傢俱,均係產出於基地,蒐集來自產企業的汽機車汰新零件、工廠剩餘木料、回收家具等,經由橫山工藝聚落的教師與學員的創意設計與實做,變身成為獨特且實用的文創產物不勝枚舉,從基地入口崗哨彩繪意象及風向機、橫山水塔的金屬響鈴、及木工場廢料加值利用的座椅、汽缸引擎改造的藝術置物盆、坐落基地草地的古井金屬座椅、座場條凳、燈椅,酒瓶燈、創意主題棚架…等,均是舊建築再生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力的展現。

圖說-房舍原況洋小屋架構復原,可見桁架結構及補強鐵件使用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