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災區湧入鏟子超人 展現台灣最暖互助精神

圖:台鐵公司
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堰塞湖潰壩導致災情慘重,洪災進入第六天,來自全台各地數千名志工手持鏟子、穿長靴湧入災區協助清淤,被外界稱為「鏟子超人」。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在臉書發文讚嘆,台灣人動作非常迅速,很多人自發前往現場協助或送物資,這是台灣的特色。
小笠原欣幸指出,雖然樺加沙颱風帶來豪雨,但台灣整體沒受大範圍影響,只有光復鄉因堰塞湖發生大規模洪災。他認為因洪水中的泥濘質地,災後恢復需要相當長時間,捐款給受災者和災區是最有效方式。他用中文寫下:「連假第一天,大量『鏟子超人』湧入光復車站,來自全台各地的熱心民眾再次表現台灣最美的風景。」
今(28)日花蓮光復車站被鏟子超人擠爆,出站人潮源源不斷。中央在火車站設立志工分配站,但人數過多,分配站人員主要發放口罩等物資,告知志工「哪條路比較需要幫忙」。慈濟等團體舉著「網路報名」牌子,但人數太多難以清點,只能一批批帶走。
來自台北的陳先生認為各單位已努力引導,「沒辦法,人太多了」,志工主要還是自己觀察哪邊有需要。同樣台北來的吳先生今天第二天支援表示,「比昨天好很多了」,昨日真的幾乎無人指引,志工像無頭蒼蠅,今天雖亂但至少有人告知方向。
市區道路遍布鏟子超人,每個人都在尋找落腳處。志工們分享,最重要是蒐集正確資訊、找到最佳互助方式,在混亂中照顧好自己、不批評只專注「一起完成」。現場指揮調度雖仍有問題,但志工們展現的自發精神和互助情懷,成為災區中最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