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獎創作獎揭曉,180 件作品競逐 9 獎項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由國立臺灣文學館主辦的臺灣文學獎創作獎,16日公布得獎名單,並將於 8 月 2 日 14:00 在該館演講廳舉行贈獎典禮。該獎項為深耕臺灣文學創作、引領母語書寫的指標性獎項,本屆徵件數達 180 件,創歷年新高,最終由 20 位委員經 4 場評審會議,選出 9 位得主。
本屆四大獎項中,劇本創作獎有 36 件參賽,首獎由陳巧蓉《千年之癢》獲得。作品以「疥蟲家族」為敘者,跨越時空與多種語言,用黑色幽默編織島嶼土地記憶,獲評審一致肯定。
台語文學創作獎 79 件參賽,競爭最激烈。小說首獎陳龍廷〈Kéⁿ-kui〉以物件哽喉比喻臺灣處境,展現厚實台語功底;散文首獎吳品瑜〈啞口新娘家己嫁〉寫女性憑母語走出創傷;新詩首獎李長青〈「有伊的」歌〉透過非洲作家對應臺灣命運,傳達共通溫度。
客語文學創作獎 41 件參賽,散文首獎由連續三年得獎的何志明〈籠仔肚个光〉獲得,以病房喻牢籠,書寫照顧中風父親的動人故事;18 歲蕭宥以〈夜光島 —— 刻入潮聲肚个天光日〉奪新詩首獎,詩句簡短有力。惟客語小說因題材單一、力道不足,首獎從缺。
原住民華語文學創作獎 24 件參賽,小說首獎 Lulyang Nomin 魯亮.諾命〈蚤〉以荒謬筆法寫部落土地開發與殖民掙扎;散文首獎麗度兒.瓦歷斯〈母親結〉憶童年母親節,情感細膩;新詩首獎 Uhay Mali Pacidal 徐邱宜婕〈Mali〉以族語引領想像。
此外,臺文館將規劃「母語.返家」系列講座及寫作工作坊,邀得獎者分享創作歷程,詳情可關注官網及粉絲專頁。
臺灣文學獎創作獎不僅展現文學創作活力,更推動母語書寫多元發展。從劇本的批判性到母語作品的文化深耕,9 位得主以文字回應時代與土地,8 月典禮將見證這些文學力量,為臺灣文學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