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匯聚眾人善心念 竹縣新豐鳳坑沙灣植樹守護生態永續發展

 

▲參加植樹活動逾百位信眾與法師們,大清早抵達竹縣新豐鄉鳳坑沙灣,期待種下守護自然環境的樹苗。(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靈鷲山佛教教團與慈心有機基金會日前(4/26)在新竹縣新豐鳳坑沙灣共同舉辦植樹活動。經過植樹專員的解說和示範,靈鷲山台北講堂、新北A、B、C區超過百位信眾,在海邊種下800多棵樹苗。新北B監院妙依法師致詞中提到「依報隨著正報轉」,大家用「心念轉為善念」讓環境變好;同時強調保護國土的重要性,呼籲建立互濟共生、相依共存的世界,以永續生態。

 

▲慈心有機基金會代表致贈設計別出心裁的感謝獎牌,上面標示出靈鷲山在台灣各地認養贊助的樹苗數目,獎牌由妙依法師(右)代表接受。(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慈心有機基金會也特別致贈感謝獎牌給靈鷲山,在雙方合作過程中,靈鷲山所認養的防風定沙植物已在台灣各地海岸地區逐漸成長茁壯,為保持自然水土環境、鞏固海岸線,獻上心力、發揮作用。

 

「靈性即生態」是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長期推廣的理念,四眾弟子在他的引領指導下,透過實際行動,將「尊重萬物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於生活中落實,為了地球平安、生態永續盡一份心力。

 

▲慈心有機基金會此次也出動19名志工,為大家一步一步講解如何正確植樹,大家也聚精會神地聆聽著。(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即使新竹間歇飄著雨絲、海風也帶來寒意,靈鷲山台北講堂及新北ABC區的百餘位信眾與法師們,依然帶著歡喜的心情,分工合作,種下木麻黃、草海桐與林投等防風定沙植物,這些植物不僅有助於穩定水土、耐鹽抗旱、防風定沙的作用,還能美化景觀,提升生態多樣性。

 

由於鳳坑沙灣地質與去年新月沙灣的沙地不同,不僅土質堅硬,更隱藏著大小不一的石頭,讓鬆土變成一項挑戰。也讓許多久未接觸自然大地的參與者有了新鮮的趣味,並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草海桐是台灣原生植物,不但能作為園藝觀賞植物,同時具有耐風、耐潮、耐鹽與抗旱等特性,也是極佳的沿海防風定沙植物。(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植樹活動圓滿,大家在法師的引導下,共同為這片苗圃持誦〈大悲咒〉,並繞場灑淨,每個人雙手合十,虔誠堅定地祝福這方土地的幼苗們,早日穩定生根,強化海岸線的防護能力,實現水土保持與生態保育的目標。 

 

從2012年起,靈鷲山佛教教團以多元方式,展開愛地球環保行動,除了多次植樹活動,2017年陸續認養石碇溪出海口及福隆東興宮旁挖子沙灘,並每月舉行淨灘,邀請社會大眾共襄盛舉。2023年與慈心有機基金會結緣後,將善緣匯聚擴大,繼去年新竹新月沙灣種下500棵防風植物,今年參與植樹活動人數更加踴躍。

 

▲當所有植株栽種完畢,法師們帶領大眾共誦〈大悲咒〉並灑淨,願眾人的慈悲心念伴隨這些幼株平安成長。(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致力全台海岸造林工作已有10年的慈心有機基金會,持續在11個縣市針對不同不同特色的海岸,進行海岸林營造。種下耐鹽、防風的定沙植物,未來靈鷲山也將持續投入植樹造林的行列,凝聚更多善念,讓正心善念循環不息,生命和平、地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