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課室英語計畫營造友善英語學習環境 提升師生英語聽說能力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為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營造英語應用情境,臺南市教育局自111學年度起推動「課室英語能力認證計畫」,鼓勵非英語科教師將簡易英語指令自然融入教學流程,營造耳濡目染的英語學習環境。三年來已有242所學校、逾2,660位教師完成認證,顯示課室英語已在校園逐步落實,讓英語學習從考科走入生活,逐步深化為溝通工具。
市長黃偉哲表示,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實際使用,臺南市推動課室英語,目的就是在學校日常教學中創造自然且頻繁的語言接觸機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練習英語,逐步建立語感與表達力。期待透過這樣的方式,協助學生提升基礎英語應用能力,為未來無論升學、職涯或國際交流,打下更穩固的溝通基礎。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課室英語並非要求教師大量使用英文授課,而是鼓勵在教學流程中,自然融入簡單的英語用語,例如點名、鼓勵、發表指令等,讓學生在日常情境中反覆聽見、理解並回應英語。這種語言輸入方式無須刻意記憶,也無須翻譯,有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語感與理解力,逐步將英語視為生活中可使用的溝通工具。
鄭局長進一步指出,課室英語的推動不重形式,而重實踐,無需額外排課、改寫教材,非英語科教師僅需於課堂適時加入幾句英語,即可參與營造校園英語學習情境,讓英語從考科轉化為生活中的溝通工具。未來教育局也將持續提供教學資源、專業支持與示例影片,鼓勵各校從「一人一句話」做起,累積語言使用經驗,打造自然且友善的英語學習環境。
教育局表示,多所學校展現積極實踐,例如位處偏鄉的菁寮國中為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全校教師都動起來,成立課室英語社群定期討論課室英語使用語句、時機、學生回饋等,目前已有5位教師通過課室英語能力認證。鯤鯓國小除了推動課室英語外,在校內廣播、行政表單與集會活動更是導入簡易英語指令,營造英語可見、可用、可親的校園英語學習情境。左鎮國小則設置大型看板展示常用語句,讓師生隨時能看、能用,使英語融入日常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