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台會】今天中國人變成吃辣民族 竟然跟鄭成功收復台灣有關
辣椒直到十六世紀的明朝才傳入中國,最初,只是上層社會用來彰顯身份的觀賞作物,後來成為西南缺鹽地區用來替代鹽的調味品,是「窮人吃的東西」;然而,不過400年的時間,辣椒卻成為中國人的最愛,14億大陸人有5億愛吃辣,中國大陸更是全球辣椒最大的生產及消費地。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人吃辣跟鄭成功於1662年收復台灣有關。
參加2024黔台會的兩岸媒體及台商代表4日參訪位於遵義的「中國辣椒城」,這是大陸最大的乾辣椒集散、交易及價格中心,每天的價格指數直接影響全大陸,乃至全世界的辣椒價格。
中國辣椒城負責人淳仕軍在介紹辣椒傳入中國的歷史時提到,這跟鄭成功收復台灣有關。
根據大陸學者曹雨所著《激辣中國》一書所記,辣椒並不是一次完成傳入中國的過程,而是在十五、十六世紀持續性的傳播,並從各國傳入不同品種,傳入後的第一個一百年是被當成觀賞植物,起因於明代江南文人好「造園」,競爭誰家的奇花異草最出眾,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便載明這點。
隨著中國人對於辣椒的特性越來越了解,才開始嘗試將辣椒入藥,用以鎮痛;直到康熙年間,才出現中國人食辣的文獻記載,西南,特別是貴州的少數民族因為缺鹽而用辣椒替代調味,也是中國最早的食辣紀錄。
清嘉慶年間,人口大量增加,主食耕地需求增高,副食產量下降,辣椒因為用地少而產量高,廣受西南山區農民青睞,然而,吃辣並不符合中國人長久以來的食療概念,特別是不符合上層社會的飲食習慣,但辣能蓋掉劣等食材的氣味,受到下層社會的歡迎,也讓辣椒有了「窮人的副食」印象。
辣椒雖然早在鄭成功收復台灣前,就由陸上和海上絲路傳入中國,但卻是荷蘭人先在台灣大量種植,這讓台灣人不但學到辣椒種植技術,同時也比大陸人更早、更普遍地將辣椒用於調味。
根據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台灣府志》記載:「番薑,木本,種自荷蘭,開花白瓣,綠實尖長,熟時朱紅奪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帶殼啖之,內地名番椒。」
為何台灣人稱辣椒為「番薑」,而大陸稱辣椒為「番椒」,這是因為台灣只產薑,而大陸產花椒,故台灣人將外來的辣椒用「薑」來比擬,稱之為「番薑」。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攻下台灣,將台灣再次納入中國版圖,此時台灣「番薑」才開始傳入福建;不過,福建人並未將辣椒作為最主要的調味料。
雖然辣椒傳入中國不過400年,但已經足夠使中國人變成「吃辣民族」,根據2023年2023年10月,第二屆中國數字辣椒產業發展大會發佈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辣椒消費國,同時辣椒年產量穩居世界第一,種植範圍覆蓋28個省(區、市),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資料也顯示,2000至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國大陸種植,2021年中國大陸辣椒種植面積占全球種植面積的36.72%,較2000年增長了約5.59個百分點;中國大陸辣椒產量更占到全球近一半,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產地。
而據《人民日報》的報導,近年來,辛辣飲食文化廣泛傳播,全大陸食辣人口超過5億,其中江西、貴州、湖南、四川和重慶是食辣的主要區域;而且,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食辣特點,例如四川和重慶偏好麻辣,貴州偏好糟辣,湖北偏好鹵辣,湖南偏好香辣,廣西和雲南等地偏好酸辣。
2023年9月中旬,王老吉、美團外賣及多家媒體機構聯合發布中國辣文化調查報告,全大陸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喜歡吃辣,其中,非常喜歡吃辣的占24.37%,明確表示不喜歡吃辣的只占6.65%;有近八成餐廳售賣辣菜,其中最受歡迎的辣菜是四川菜,湖南菜的辣度等級獲評第一。
與此同時,大陸產的辣椒也走上全球消費者的餐桌,大陸成為全球辣椒主要的出口國;因此,貴州遵義「中國辣椒城」的辣椒指數直接影響全球的辣椒價格。
淳仕軍介紹,2012年國務院決定將中國辣椒城建在貴州遵義,是考量到貴州是全大陸辣椒最大產區,種植面積有520萬畝,而遵義就占到200萬畝。
其次,貴州不但辣椒產量大,而且品種多、味道獨特,例如遵義的朝天椒就列名中國十大名椒之一;由於辣椒品種多,因此較容易調出大辣、中辣、小辣等不同辣度,更符合商業需求,像重慶的火鍋店湯底7、8成就是用遵義的辣椒。
目前,在遵義中國辣椒城交易的辣椒品種就有九大類、1057種,每天交易量高達600噸,以一噸2萬元人民幣(下同)計算,每天交易額達到1200萬元。
辣椒收成有季節性,上市時間僅僅差3個月,每斤(500公克)收購價就出現9至13元的價差,為了更好保護椒農的收益,中國辣椒城設有零下8度的冷凍庫,一次可保存2萬噸乾辣椒,最長保存時限可達3年,藉以調整價格,讓農民能獲得最大利潤。
梅花新聞網原始網址:【黔台會】今天中國人變成吃辣民族 竟然跟鄭成功收復台灣有關
原始新聞來源 【黔台會】今天中國人變成吃辣民族 竟然跟鄭成功收復台灣有關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