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承文化成為日常 族語扎根由家庭做起 112年最多優秀族語保母及幼兒在高雄
【記者李祖東/高雄報導】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所舉辦的112年度族語保母獎助計畫表揚大會,現場集結了今年度優秀族語保母、幼兒及家訪員,今年112年度高雄市的表現十分亮眼,在全國10組優秀族語保母當中,榮獲三對,分別是魯凱族的 Paelrese Dumalalrathe孫唐玉秀,其幼兒為 Lavausu 孫念恩,以及布農族的 Puni Istanda 謝春梅與Savi高唯瑄小朋友,而排灣族的 Dredreman Sapeliq 闇秀珠所托育的兩位幼兒Cegaw蔣慕星及Patagaw蔣香琳,更是歷年來高雄市首度雙雙入選的優秀族語幼兒。在5組獲選的優秀家訪員當中,就有三位來皆自高雄市布農族人,分別為Maital Istanda 孫美玲、Puni Islituan潘惠珍,以及Maital Ismahasan Islituan林倩伶。
族語保母獎助計畫自102年起至今,已邁入10週年,而高雄市在每年的族語保母人數及收托的幼兒數更是逐年遞增,今年度共有84位族語保母,使用全族語托育共110位幼兒,人數不僅是歷年之最,更為六都第一。本會透過中央原民會的族語推廣計畫中的族語學習家庭將族語保姆納入其中,讓家人每天都能使用族語來對話、學習,亦讓幼兒沉浸在全族語的環境當中。
來自屏東縣瑪家鄉佳義村的闇秀珠,目前居住在小港區,榮獲今年度優秀族語保母,她在家中與幼兒的互動既自然又日常,不僅每天勤奮的堅持與幼兒用族語對話,日常能看見的生活物品便是她的教材。不過在教學時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雖然幼兒非常喜歡學習族語,但在遇到句子較長時,他們會省略不想學習,因為孫子的年齡很小,所以要使用2到4個單詞拆解拼湊,幼兒的接受度才會比較高。她期望透過每天說族語,讓孩子熟悉自己的語言以外,也希望未來可以教會他們的父母,因為雙親不會說族語,而母親更是非原住民,藉由族語保姆這樣的計畫,得以讓族語傳承下去。
而來自桃源區復興里的江顏浩潔,目前在家裡帶兩位可愛的布農族小朋友Aziman江軍及Niun江妞,原本很糾結孫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當中會搞混,但後來毅然報名成為族語保母,是因為本身是學校族語老師的她,想要將語言及文化親自傳承給孫子。她也希望能讓幼兒透過族語了解布農族的文化,在成長過程當中,認同自身身分,且未來長大以後,不後悔沒有學習到屬於自己族群的語言。
高雄市原民會主委阿布斯表示,本會非常重視族語扎根及文化的傳承,我們會透過本市原住民的社團、文化健康站及教會等聚所,藉由社福網絡的串聯,來做族語保母計畫的宣導。期望透過不僅是族語保母,在推動族語的路上,能有更多族人一起加入傳承文化的行列,讓原住民族群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