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水產養殖飼料業者抱怨進口不公平競爭, 鍾佳濱要求落實產地標示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屏東縣水產飼料發展協會指控政府對進口水產飼料管制寬鬆,卻對國產飼料嚴格,檢驗標準不同,讓飼料業者陷入不公平的競爭,因此立委鍾佳濱邀請相關單位協調,並就屏東泰國蝦養殖危機研商解決之道。鍾佳濱要求漁業署針對水產飼料產地標示清楚,以利消費者辨識。
針對泰國蝦養殖困境,東港水產試驗所吳豐成主任表示,該所將於8月18日召開泰國蝦養殖產業問題及對策交流座談會,輔導蝦農解決問題。
屏東縣水產飼料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川貴、常務監事陳建志指出,國產飼料所進口的原料限定要來自非疫區,而且不能添加肉骨粉等陸生生物,但進口飼料則無此限制,從疫區越南進口的水產飼料直接進到台灣市場,打擊本土水產飼料業者,讓雙方立於不公平競爭,也讓國產飼料業者陷入困境。
不過,也有曾在某大企業任職的生技公司幹部澄清,據他所知該企業由國外所生產的水產飼料未含肉骨粉、雞肉粉等陸生原料,其管制也很嚴格。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技正洪宗林說明,現行規定是參考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規範訂定。
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表示,水產飼料進口需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國產與進口的檢驗標準相同,但若查出文件登載不實或產品有問題,會撤銷輸入許可。他說,進口飼料若到國內分裝會抽檢,但若直接上市則無法到貨架或倉庫檢驗,除非有人檢舉或發現有問題。
鍾佳濱指出,進口涉及貿易談判、防疫檢疫、市場競爭等多個層面,為讓消費者可清楚辨識選擇,他將要求農業部落實產地標示,以保護本土業者。
水產飼料發展協會也反映,連續幾年泰國蝦種苗育成率低,因此坊間有人販售標榜由泰國直接進種口的種蝦或種苗,到底這是真實或假冒的?讓蝦農頗為困擾,希望政府能夠釐清。
對此,鍾佳濱要求防疫檢疫署調閱相關資料,定期公佈,讓蝦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