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ROSA機器手臂結合健保 人工關節手術造福更多患者
(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關節有問題的民眾通常都會出現痠、脹、僵…等不適症狀,隨著年紀漸長、台灣膝關節疼痛求診的人日漸增多,一般會先採保守治療,建議患者要改變生活節奏,適當運動,加上藥物及物理治療,如果都沒效,才考慮手術治療。一位70歲林女士飽受膝關節炎所苦,影響日常生活作息,2022年4月初由女兒陪伴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經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評估,建議進行「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林女士於四月下旬接受手術,恢復良好,於術後第二天即可返家休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指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022年4月下旬引進新式ROSA機器手臂,符合適應症的民眾可透過健保支付部分的關節耗材、手術及住院相關的費用,讓治療負擔大幅減少,使病人在未來相關的適應症上能有另一種新的選擇。
人體身上的關節會隨著年紀、運動、負重等因素逐漸磨損,等到軟骨磨損殆盡,就會逐漸感到疼痛。洪誌鴻主任說,髖關節和膝關節在下肢是主要負重的關節,因此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位置。一旦年長者發生關節炎,伴隨而來的就是活動力降低,進而產生臥床、骨質疏鬆、失智等問題,導致生活上的依賴,這不僅降低自身的生活品質也增加家庭成員照顧上的負擔。
一般面對關節嚴重磨損的病情,關節置換是有效治療方式,可以大幅改善關節疼痛及減少藥物的使用,避免肝腎負擔。傳統手術為了測量股骨的外傾角,需破壞股骨的骨髓腔以植入骨髓內桿作定位,因而可能增加一定程度的脂肪栓塞及術後出血。
洪誌鴻主任表示,雖然關節置換手術可以降低疼痛,但有文獻顯示大約有兩成病人於術後仍存在著異物感、僵硬等不適症狀。因此在關節置換手術中,將病灶做精準的截骨(移除病灶軟骨)關係到人工關節擺放的位置、下肢外觀的矯正及重心的平衡,是手術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做得「精準」又避免破壞股骨的骨髓腔,是醫界一直努力的方向,其中相較穩定精準的就是「ROSA機器手臂關節置換」。
洪誌鴻主任表示,中國附醫骨科部2016年迄今,已累積超過400台機械手臂關節置換手術,然而,之前的機器手臂關節置換手術大多為全自費手術,所需的費用相對高昂,無法普及使用於一般病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022年4月下旬引進新式ROSA機器手臂,符合適應症的民眾可透過健保支付部分的關節耗材、手術及住院相關的費用,讓治療負擔大幅減少,使病人在未來相關的適應症上能有另一種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