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音樂律動照護高齡感官輔療  – 天天上新聞

銀髮音樂律動照護高齡感官輔療 

【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
用身體當樂器,大學師生與長者共譜快樂的照護樂章。國立中山大學與高雄榮譽國民之家攜手合作,經由10週「音樂與律動於樂齡之運用」課程,以鳳飛飛「相思爬上心底」、「流水年華」、鄧麗君「小城故事」及「甜蜜蜜」等耳熟能詳的歌曲,設計出各式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等,讓長者在歌曲節奏的引導下,期能讓音樂與動作操作刺激腦部活動,延緩認知能力退化,達到敏捷與強化反應的效果。

「高齡照護不只著重生理,更要關心長者的心理狀況。」中山大學「表達性藝術與高齡照護」共學群計畫主持人、音樂系教授李美文強調,透過音樂結合能訓練長者大小肌肉的舞蹈,提升長輩的活動力,更打開每個人都有的音樂潛能。「了解每名長輩的狀況,用音樂給予他們信心」,每周由中山大學師生帶領的音樂課,充滿了歡笑聲,長者的肌力、手眼協調在不知不覺中被訓練到,學生也學習到如何與長輩相處。此外,機構內的長輩彼此也更熟識、交到許多新朋友,「心放寬了,身體就好了!」

高齡照護感官輔療 銀髮音樂律動【圖/翻攝畫面】

課程中也規劃許多不同種類的活動,從音樂節奏的練習到身體配合節奏的律動,對於活躍老化而言具有積極意義。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運動與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羅凱暘表示,課程設計以音樂為出發點,結合動作教育的肢體訓練,並融入「音樂與律動」、「長者健康促進」及「健康老化」等議題,讓課程設定的教學內容能具體依附在的實際的社會現象中,透過不同議題所特有的情境與問題延伸,培養學生多元的思考面向,及設計適合不同高齡對象的活動與帶領能力。同為授課教師的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楊妮蓉則提到,透過「音樂」結合「律動」的方式,希望培養學生對於高齡照護及健康促進的認知與能力。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年至2061年台灣人口推計報告,2018年,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而2026年此比率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台灣即將成為平均5人就有1名老人的社會。有鑑於此,政府於2016年開始推動「長照十年計劃2.0」,其中最重要的精神之一便是重視在地老化,提供從居家社區至機構照護的多元連續服務。中山大學秉持學術應用於實務及社區結盟等概念,由師生帶領長輩一起動起來,讓年輕學子真正理解銀髮族群,使其更深切與真誠地投入關懷與互動,同時也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