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政府、客委會推廣在地產經不遺餘力 (社長林惠貞報導) – 天天上新聞
2客庄風情六堆漫遊

屏東縣政府、客委會推廣在地產經不遺餘力 (社長林惠貞報導)

1佛陀紀念館

(社長林惠貞報導)

屏東縣政府、屏東客委會推廣在地產經不遺餘力,記者實地採訪當地發現屏東的美,如:客庄風情六堆漫遊、佛光山;位於台灣高雄市。二○○三年舉行安基典禮,二○一一年十二月廿五日落成。興建緣起於一九九八年星雲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 ,感念佛光山寺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佛陀紀念館坐西朝東,占地總面積一百餘公頃,自安基至竣工,歷經九年,光外觀設計圖便繪製了百餘張,後經一再修改,成為現在除了主體建築本館外,更有所謂「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宏偉格局。主要建築位於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另外南有靈山,北有祇園。本館高近五十公尺,占地四千餘坪,基座高大,塔身覆鉢式,基座外飾黃砂岩,塔身為鏽石。基座四隅立四聖塔,四塔塔身壁龕浮雕圖案。塔內各設有菩薩造像,分別為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本館內部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除供奉佛牙舍利外,另設有可容二千餘人集會的大覺堂及多功能的展示空間。地下設有四十八個地宮,預計向全球大眾徵集具有歷史性、知識性、當代性及紀念性之各種文物,每百年開啟一室。藉由大眾共同的徵集,讓佛陀紀念館成為一座台灣史上,人類共同生活記憶最重要的文化地標,為正法永存,舍利重光而興建。

3美綠生態園區

4美濃油紙傘DIY體驗區

六堆緣起;六堆地區是臺灣客家人最早聚居的地方。六堆文化園區為保存、展現高屏兩縣12鄉鎮客庄之客家生活風貌,扶植六堆聚落文化產業的國家級區域文化設施。並積極推動在地客家文化紮根,藝文民俗保存發展、地方產業交流及區域觀光行銷。藉由核心園區推介展現及地方聚落之生活體驗,共同帶動六堆地區客庄文化與地方經濟發展。目標:做為六堆的入口平臺,以活化地方鄉鎮聚落為目標,協助地方呈顯、保存、加值及行銷客庄風貌與文化產業設置目標及預期效益。1.研究交流︰促進六堆文史研究、學術交流及教育推廣。2.藝文民俗︰保存傳統曲劇,傳承工藝及民俗節慶活動。3.產業育成︰扶植地方特色產業,提高加值及行銷效益。4.觀光導覽:提供區域、休憩旅遊資訊及服務,促進觀光產業發展。5.文化保存︰展示歷史文資典藏、營造與保存聚落文化風貌。

美濃是擁有生態、生活之美的客家小城,而美綠生態園區坐落在美濃龍肚往六龜方向上坡處,西側越過小丘即為著名黃蝶翠谷,前方就是擁有百年歷史的竹子門水力發電廠,黃蝶翠谷每年農曆五月-九月黃蝶飛舞甚為壯觀,這種難得生態奇景堪稱世界之最;竹子門水力發電廠巴洛克建築環境似公園,是亞洲地區少見的工業古蹟「活古蹟」仍然在發電中,內政部在西元2003年已將它列為「國定古蹟」。
美綠生態園區占地3公頃,因鄰近黃蝶翠谷每年同一時期也有數十萬隻黃蝶在此飛舞甚為美麗,吳文豪先生有鑒於生態維護和保存不易,民國87年間徵求家族同意以「生態之美和綠色景觀」為理念,規劃「美綠生態園區」發揚客家文化帶動在地發展,園區設有「蝴蝶生態保護區、民宿住宿、戶外露營區、美濃油紙傘DIY體驗區、生態導覽教室和客家美食餐廳」等。
5旗山舊稱蕃薯寮街

美濃是東高雄最道地客家地區,美綠擁有「生態、生活與生產」文化地緣優勢,白天體驗生態之美─觀賞蝴蝶在您面前飛舞,夜晚仰望滿天星星,聆聽蟲鳴蛙叫─感受大自然向您微笑和祝福;再享受客家美食,白玉蘿蔔、美濃粄條、澄蜜蕃茄、水蓮及蒜滷豬腳等客家料理之餘,尚可參觀客庄傳統建築和著名的菸樓古蹟,並親身體驗油紙傘製作和客家擂茶,來一趟「生態、美食、文化之旅」。

杉林葫蘆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高雄市杉林區自民國八十五年開始推動葫蘆藝術雕刻,由當時任職新庄國小校長黃泓清及葫蘆工藝大師龔一舫在新庄社區共同推動,成為一鄉一特色。歷經三年小有成就,於是把師生作品集合起來,在新庄國小內成立了葫蘆藝術館,為全台第一座的葫蘆藝術館。為了讓這個文化產業可以在地方紮根,愛鄉協會理事長何明賢做了一個很大的改變。把葫蘆藝術變成可以直接增加收入的工作,所以在今年初和飯店業者合作,在自家的農場成立了葫蘆藝術文化村,也設計多種系列的商業化作品展出。於今年三月份開始每天皆有許多的遊覽客到文化村來做葫蘆DIY及買葫蘆,開始葫蘆的用量變大了,生產也開始走向量產。因為農場的佔地很寬,又有很大的展覽空間,所以發展起來比較不受限制,預計在今年底,就會成為作品數量及生產量是國內的第一大的葫蘆王國。

旗山老街;早期的旗山因為發展製糖業而發達,不僅帶動了旗山市街的繁榮,更讓旗山的歷史添增了許多老建築與記憶。
旗山舊稱蕃薯寮街,相傳在此地並無村落,有一位老太婆每天都在這裡賣著蕃薯,並且提供過路的旅人一處休息歇腳的地方,因而大家便給這裡起了個名叫「蕃薯寮」,而後於1920年又因「旗尾山」為境內最高的山,改名為「旗山街」,至1946年光復後,正式命名為「旗山鎮」。旗山老街其範圍以旗山火車站為起點,包括了復興街、中山路、華中街一帶,仿歐洲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洋樓、土埆厝茅屋、閩南式三合院及四合院房舍、石拱回廊街屋、中國式建築的古厝都是老街獨特的地標,來到這裡的您,肯定會感受到時代的變遷的深刻體驗。相信現在提倡週休二日,若利用休閒時間帶小孩去親子互動一定是個不錯的最佳景點。

圖文:佛陀紀念館、客庄風情六堆漫遊、美濃油紙傘DIY體驗區、美綠生態園區、旗山舊稱蕃薯寮街。(記者林惠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