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 醫院 大腸癌 篩檢 防堵 不可漏 健康 作伙走 ! – 天天上新聞

彰基 醫院 大腸癌 篩檢 防堵 不可漏 健康 作伙走 !

102 101

(記者黃嘉雯報導)

彰基醫院於26日結合癌篩服務、體重管理、菸酒防制及結腸直腸癌防治講座,假彰化縣政府廣場前舉辦『無免驚‧彰基癌篩與您健康作伙走』大腸癌篩檢防堵不可漏闖關活動,彰化縣副縣長周志中、衛生局局長葉彥伯亦蒞臨現場,一同加入宣導行列,期盼將防治結腸直腸癌的知識推廣到社區,增進民眾接受癌篩的動機,降低民眾罹癌的風險,提升民眾的健康。

  惡性腫瘤已連續3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死因別中因結腸直腸癌死亡也連續十年位居第三名(衛生福利部,2014),結腸直腸癌可以藉由簡單的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依據彰化基督教醫院103年度癌篩資料統計顯示,於完成糞便潛血篩檢的13,373例中,確診為癌症有36例,以原位癌及第一期為最多;癌前病變共362例,成功挽救數百個家庭免於癌症的威脅及節省醫療資源的支出。

  在台灣每37分鐘就有1人罹患結腸直腸癌,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防範結腸直腸癌對於生命的威脅除了做糞便潛血篩檢以外,健康生活習慣的落實如控制體重不要肥胖及不吸菸等可以降低結腸直腸癌發生的比率。

  彰基醫院副院長孫茂勝醫師表示,大腸癌並非無法治療之症,一開始是小小一顆瘜肉,經發現後並切除下來,不會疼痛、流血、破損,大約一、二個小時就好了,癌症也不會發生。大腸癌大約95%以上,都是從瘜肉成長的,所以應把握時機,將瘜肉切除,即可與癌症斷絕;從媒體報導上知道,許多名人、演藝人員都罹患大腸癌,如果是第三、四期,將會在短期內過逝。

  孫茂勝指出,因此我們提倡大腸癌篩檢,大腸癌篩檢非常簡單,首先是糞便檢查,發現潛血狀況,再進行大腸癌檢查,如有發現瘜肉,則立即切除。彰基醫院在過去進行此種檢查中,發現到早期的癌症,約有上百個早期的癌症被發現;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癌症並非絕症,它是可以痊癒的疾病。

  活動中, 由彰基直腸外科主任黃玄遠醫師現場進行「大腸癌篩檢及治療方法」短講;另外,設計衛教、趣味性闖關關卡,包括『四癌整合篩檢關』、『腸道通通樂』、『體重測量最健康』、『菸害123,拒菸英雄你來當』、『檳榔危害健康拼拼樂』、『健康大調查』等;活動現場更是擺設一具長8米、寬6米、高4米的大型仿全腸組織模型,在工作人員的解說下,讓民眾明白辨識正常腸道、痔瘡、瘜肉及腫瘤的外觀,彰基醫院也是中部地區第一家使用的醫院。

  彰基直腸外科主任黃玄遠醫師表示,依據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最新資料,國人每十萬人有 45.1人罹大腸癌,發生率可說是全球之冠。台灣每年超過1萬4千個新診斷大腸癌個案,平均每35分鐘就有1人被確診。
 
  大腸癌發生的原因,除了遺傳和基因有關外,與飲食的西化、蔬果比的例低、過多肉類及油脂的攝取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戰勝癌症的不二法門。但是,大腸癌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民眾很難有警覺,臨床上一旦出現症狀,往往都比較嚴重,初診斷的大腸癌患者中,高達25%的病患已經是第四期。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補助50到75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根據研究證實每1至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者,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鏡檢若是發現息肉,需立即切除瘜肉,並持續追蹤。

  彰基大腸癌篩檢活動目的在於,一、 增進社區民眾健康的癌篩知識及促進健康的行為,落實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治療的目的。二、 增進社會大眾對癌症之警覺性、提高民眾接受癌症篩檢之意願與比例。三、 增進社區民眾接受四癌篩檢的方便性及可近性,提升民眾接受彰化基督教醫院接受四癌篩檢之人數比例。四、 推動體重測量活動,讓社區民眾檢視自身日常的飲食及運動的習慣,提升民眾重視自身體重並積極的管理,達到健康體位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