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族 祭典 民俗「邵族Lus’an (祖靈祭)」授證 傳承 ! – 天天上新聞

邵族 祭典 民俗「邵族Lus’an (祖靈祭)」授證 傳承 !

001 002

(記者黃嘉雯報導)

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新年祭典「邵族Lus’an(祖靈祭)」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13日(農曆8月1日)是邵族曆法的新年初一,全族齊聚歡慶新年,文化部長洪孟啟特地親臨伊達邵部落公有祭祀場主持國定重要民俗授證儀式,由保存團體「邵族文化發展協會」高榮輝理事長代表受證,副縣長陳正昇也到場見證,儀式中洪部長鄭重宣布「邵族Lus’an(祖靈祭)」正式成為國家重要民俗資產,儀式盛大隆重。

陳副縣長表示,文化部在洪部長的帶領下,對於族群文化的關心和保護,讓人非常感動,繼921大地震後邵族列入原住民族第10族後,在族人用心保存維護邵族民俗文化,展現豐碩成果,今年3月間榮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未來有賴族人共同關心維護,讓邵族文化、習俗俗和語言能永續傳承,發揚光大。

洪部長說,「邵族Lus’an(祖靈祭)」充分展現其文化的獨特性,為邵族最重要的年度祭儀。根據原民會統計資料,邵族人口只有752人,在政府承認的16個部族中,倒數第3,邵語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極度危險等級的瀕危語言,邵族人有感於族群的生存危機,在民國88年成立「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積極復振邵族傳統文化、語言及習俗,成效良好,於104年3月間榮獲該部指定為第17項國家重要民俗,也是南投縣獲頒的第1項和原住民族中第5項國家重要民俗,今天適逢一年一度的「邵族Lus’an(祖靈祭)」,舉行這項授證儀式,意義更顯非凡。他期許「邵族Lus’an(祖靈祭)」在國家重要民俗的肯定下,能夠代代相傳,充分展現永續傳承的力量。

邵族部落主要集中在南投縣魚池鄉及水里鄉,相傳邵族的祖先因追逐白鹿而遷至日月潭定居,少部分則住在水里鄉頂崁村的大平林,其部落社會組織是以父系外婚氏族為其文化特徵,生活方式多以漁獵、農耕及山林採集為主。其受漢文化影響頗深,但其祭拜「祖靈籃」的祖靈信仰傳統仍舊維持至今,是其獨特之處。「祖靈籃」是全家平安的保障,不可隨意移動,家中凡有大事,必須請女祭司(先生媽)向祖靈報告祝禱。杵歌和杵音是邵族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源於收成時,婦女們用木樁在石塊上槌打稻穗,聲響此起彼落,發展成充滿律動美感的杵音之舞。日據時代,「湖上杵聲」為日月潭八景之一。

魚池鄉日月村的邵族傳統祭典以播種祭、狩獵祭及祖靈祭為主,其中以Lus’an(祖靈祭)最為盛大,在每年新年(農曆8月)舉行,又稱「換年祭」,具有維繫部落社會組織分工運作、納入外來成員及成年禮的功能。出外謀生的族人都會排除萬難返鄉過年,在祖靈祭前夕,由「舂石音」奏出邵族歡慶新年的前奏曲。新年首日,由女祭司(先生媽)主持祭祖儀式,男性族人都要參加擦手臂除穢儀式。邵族過年慶典有大、小之分,小過年為期3天,大過年維持將近1個月,今年是大過年,方能聽到Lus’an(祖靈祭)禁歌,開放吟唱、愉悅祖靈,凝聚族群認同意識與向心力。

當天縣議員石慶龍、史清水、縣府文化局長林榮森、原民局長張子孝,原住民委員會邵族專任委員石森櫻、部落頭目、先生媽及多位耆老都出席觀禮,授證儀式前,先生媽石至寶也帶領邵族婦女杵音班以傳統杵音祈福,授證後,邵族部落也遵循傳統舉行祭典活動,場面相當熱鬧。

文化部表示,邵族文化傳承面臨人口稀少及年輕世代外流的嚴峻考驗,近年來邵族人積極推動年輕族人學習祭儀文化,不僅可提高自我文化消失的危機意識,也可聯結部落成員的團結力與深厚的感情,值得全民共同努力珍惜與保存。該部除以具體行動展現對原住民文化資產的珍惜與重視外,也希望邵族全部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能藉著這個榮銜的激勵,永續傳承下去,讓臺灣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