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犯罪防制中心法制化啟航 跨部會合作、公私協力再升級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詐欺犯罪防制中心法制化作業」,分別經考試院114年9月25日第14屆第39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10月14日核定,11月7日修正發布並生效實施,今(28)日舉行「詐欺犯罪防制中心法制化啟航典禮」,宣告我國防制詐欺工作正式邁向專責化、制度化的新階段。典禮由內政部劉部長主持,總統府潘秘書長、行政院林政務委員及多個部會首長皆親自出席,展現政府從中央到地方、跨部門到民間企業共同強化防詐量能的決心。

行政院於111年推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112年再提升為1.5版,整合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法務部,並結合地方政府共同成立「打詐國家隊」,從「識詐、堵詐、阻詐、懲詐」四大面向推動各項措施,逐步強化從源頭阻詐到後端查緝的完整防詐鍊。113年7月,行政院公布「打詐新四法」,包括制定我國第一部打詐專法《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並配套修正其他相關法律,建構更完整的防詐法制架構。同年11月,行政院再推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版」,新增「防詐」面向,強調數位平臺治理、AI防詐治理、跨境合作與被害保護,確立114至115年國家防詐工作的整體方向。
自去(113)年8月公布「165打詐儀錶板」以來,各項策略逐漸展現成效。114年10月受理1萬3,673件,較去年8月受理2萬1,244件,減少7,571件,減少36%;今年10月財損60億餘元,較去年8月財損138億餘元,減少78億餘元,減少56%。其中假投資詐騙減幅最大,案件與財損雙雙下降逾七成,顯示前端攔阻及後端查緝等措施已開始有效壓制詐欺犯罪。
詐欺犯罪防制中心多年來擔任行政院「打詐國家隊」之核心幕僚,負責政策協調、情資研判、統計分析、涉詐金流通報及涉詐平臺通報等關鍵任務,工作量因各項重大計畫推進而倍增。然而,中心仍屬任務編組,缺乏穩定人力與法定職掌,難以支撐迅速擴張的偵防需求。為因應詐欺犯罪態樣快速變化,本次法制化自根本強化詐防中心的組織配置與專責定位,使其具備更完善的制度基礎與專業能量。

法制化後的詐防中心具有以下重大意義:
第一,強化整體政府能量。各部會過去累積的協作基礎,透過法制化得以更明確整合,使政府在面對詐欺趨勢時,能以更一致、更敏捷的方式行動。
第二,提升面對新興威脅的防詐治理能力。科技進步讓詐欺手法快速演化。中心以更完整的架構整合情資、研判趨勢、深化偵查,使國家具備足夠韌性與前瞻性來應對未來挑戰。
第三,深化國家對人民的安全承諾。打擊詐欺攸關民眾生活品質、金融信任與社會秩序。中心的法制化象徵國家以制度化方式,長期、持續地守護人民的財產安全。
刑事警察局表示,「詐欺犯罪防制中心」將持續深化跨部會協作,並強化電信、金融與網路平臺治理機制。同時,與金融機構、電信業者、企業產業及民間團體緊密協作,形塑更快速、更精準、更具韌性的防詐生態系,使防詐治理真正落實於每一位國民的日常生活。
刑事警察局強調,「詐欺犯罪防制中心」將持續強化情資整合、風險研判與政策協調等幕僚職能,並與各部會及業者共同提升「識詐、堵詐、阻詐、懲詐、防詐」各項能力,打造更安全、可信的社會環境,讓民眾切實感受到政府在防制詐欺上的努力與成效。
(圖片皆由刑事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