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姊狂掃輝達,押注AI醫療20年大趨勢、投資人可跟進布局這檔ETF
是新聞網 記者/林偉志

圖/unsplash
AI不只顛覆科技產業,也正加速翻轉生技與醫療領域,尤其輝達等科技巨頭跨入醫療研發,更讓AI醫療成為市場矚目的新賽道。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直言,生技醫療將是未來20年的大趨勢,因此輝達近年也入股藥物探索平台,反映其對AI醫療應用前景的高度信心。
然而,即使AI醫療備受看好,目前法人資金配置仍偏低。根據美銀統計截至 今年11月的統計,做多的法人機構對於醫療保健類股持股比例,仍比歷史平均低約1%,顯示資金面尚未全面反映AI醫療的潛力。不過,習慣走在產業前沿的「木頭姐」凱薩琳伍德(Cathie Wood),早已看好AI醫療的潛力,趁輝達財報公布後的「利多出盡」回檔期間,加碼輝達股票。
根據Cathie Wood旗下基金機構方舟投資(Ark Invest)每日揭露的交易資訊,其旗艦基金「ARK新興主動型ETF」(ARK Innovation ETF, ARKK.US)於11月20日趁輝達下挫3.15%之際,一舉買進93,374股輝達股票,是8月4日以來首度買進。截至11月20日,ARKK持有505,395股輝達股票,為其第23大持股。凸顯木頭姐看好輝達「賣鏟子」的能力。
中國信託投信指出,AI在醫療的最大顛覆,來自研發速度與效率的躍升。以全球藥廠龍頭Merck為例,過去研究團隊需花半年時間檢索文獻找出關鍵化合物,如今透過AI研究助理,只要六小時即可完成,速度提升達720倍。藥物探索平台Recursion自2024年導入AI運算後,每單位實驗量更從一年約20組躍升至200組,效能成長十倍。
而新藥的研發成本,也可望因AI而大幅下降。根據美銀指出,新藥臨床試驗約75%的支出來自數據管理、病患參與、行政作業與場地管理等環節,這些流程都能靠AI降低成本。ARK資料亦顯示,新藥平均開發成本約24億美元,導入AI後可降至15億美元,隨著技術成熟,更有機會壓縮至僅約6億美元。
台灣投資人若想跟進Cathie Wood,搶先掌握AI驅動的生技醫療創新商機,除藉由複委託買進ARKK外,也可透過台灣掛牌的美股科技主題型ETF進行布局,其中以主動中信ARK創新(00983A)最受矚目。該ETF鎖定具顛覆式創新的企業,完整涵蓋AI醫療數據、基因編輯、定序設備等領域的全球領導品牌,是切入次世代醫療科技的投資利器。
例如,00983A持股中,AI醫療數據龍頭Tempus利用龐大臨床與基因資料庫,協助醫師進行用藥判讀、疾病預測與臨床決策。Natera則以DNA液體活檢技術著稱,在產前檢測與癌症復發監測市場穩居領導地位。
而在基因編輯領域,CRISPR Therapeutics是全球第一家推動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商業化的公司,並布局腫瘤免疫與自體免疫等多元應用;Beam Therapeutics專注更精準的「鹼基編輯」,被視為下一代基因編輯平台。
至於精準醫療不可或缺的基因定序,Illumina是全球最大定序儀製造商,奠定基因組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技術基礎;10x Genomics則在單細胞定序領域具領導地位,其技術廣泛應用於藥物研發與免疫學研究。00983A將這些全球醫療創新龍頭一網打盡投資人藉由投資00983A,就能參與AI醫療浪潮,輕鬆卡位未來最具潛力的生技趨勢。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