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男不菸不酒竟罹大腸癌!醫曝4種「慢性毒物」正在害你

image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18日在臉書分享一起臨床案例。一名40歲男性患者前來就診,這位病患平時不抽菸、不喝酒,自認飲食清淡,卻在例行體檢中發現罹患早期大腸癌。患者困惑地詢問醫師究竟哪裡做錯了。黃軒醫師表示,這位患者的生活型態充斥著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等習慣,癌症往往不是源於單一壞習慣,而是長期累積的影響。

黃軒醫師將現代人容易忽略的致癌因素歸納為四種慢性毒物。首先是糖的危害,問題核心不在糖本身,而是升糖速度。精緻糖、白麵粉、甜飲料會導致血糖劇烈波動,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胰島素如同細胞生長的推進器,當持續過度運作時,正好創造出癌細胞喜歡的環境。

第二種慢性毒物是油脂。炸雞、薯條、加工香腸、熱狗、甜甜圈等油炸與加工食品,都是慢性發炎的推手。黃軒醫師以消防隊比喻免疫系統,每吃一次油炸物,免疫系統就必須出動滅火。長期下來,免疫系統疲於奔命,當真正需要對抗癌變時,往往已無力逆轉。

熬夜是第三種慢性毒物。熬夜、飲食不定、長期壓力、情緒積壓會讓體內自由基大量產生。自由基如同在DNA上進行錯誤的剪貼作業,長期累積這些錯誤,癌症便從這些錯誤中悄然萌芽。熬夜不僅加速身體老化,更讓癌細胞有機會滋長。

第四種是腸道毒菌。腸道是免疫系統的主機板,現代人外食頻繁、蔬菜纖維攝取不足、缺乏發酵食物,導致腸道好菌減少、壞菌增加。這不僅造成腸胃不適,更會導致整體免疫系統潰散,解釋了為何有些人感冒症狀特別嚴重、發炎難以痊癒。

黃軒醫師強調,真正的防癌之道並非大量攝取抗癌食物或保健品,而是採取減法策略。減少糖分暴衝、減少油脂攝取、減少熬夜、減少腸道壞菌。當逐步減少這些負擔,身體便能回歸自然節奏,進行修復與平衡。醫師最後提醒,十年後,人們會感謝現在願意慢一點、淡一點、早一點休息的自己。防癌不是補法,而是減法,讓身體恢復應有的修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