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綜合于靜雯醫師:溫差大「幼兒型氣喘」進入高發期 症狀超過2週是警訊

圖/于靜雯醫師:幼兒氣喘進入高發期久咳不癒 食量 活動力差 超過2週是警訊

【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阮綜合醫院兒科于靜雯醫師表示,氣候溫差的劇烈變化帶來隱形威脅,「幼兒型氣喘」的發病年齡層正逐年下降。根據近年臨床經驗,每年11月下旬至隔年4月,隨著氣溫驟降及溫差超過10度的天數增加,便進入氣喘高發期。

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型氣喘的發病年齡層近年來持續下降。過去常見於3至4歲後確診的氣喘,現在甚至有不到1歲的幼兒開始發作。新手爸媽需格外留意!于靜雯醫師指出,氣喘並非單純的呼吸道感染,而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與遺傳、環境及生活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

雖然1歲以下幼兒的氣喘症狀與學齡孩童或成人有顯著差異,且因無法清楚表達不適使得判斷困難,但家長可透過「核心警訊」進行觀察:如久咳不癒、呼吸時伴隨喘鳴聲或吵雜聲、夜間或清晨頻繁咳嗽、活動力下降或精神不佳、餵食困難甚至咳至嘔吐、症狀反復且持續超過2週。若再加上家族氣喘病史及抽血檢測顯示過敏體質,基本上即可確診為氣喘。

于靜雯醫師進一步解釋,幼兒型氣喘是多重因素交疊的結果,「提早感染」與「環境污染」是導致幼兒氣喘發病年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寶寶在出生後前9個月受自身抗體保護,通常不易遭受嚴重感染。然而,若周歲前後就送至公共托嬰中心,或家中有上幼稚園的手足,便容易因細菌、病毒交叉感染而誘發氣喘。此外,長期暴露在空污環境中,如霧霾、工廠廢氣、二手菸等,會刺激呼吸道,增加氣喘風險。飲食中若過多攝取炸薯條、炸雞塊等「發炎性食物」,也可能間接引發幼兒身體的發炎反應。

11月下旬至隔年4月溫差超過10度日數多幼兒氣喘進入高發期久咳不癒 食量 活動力差 超過2週是警訊

于靜雯醫師建議,雖然幼兒年齡小便需用藥令人心疼,但幼兒型氣喘並非終生疾患。隨著年齡增長,症狀多會逐漸改善。統計顯示,約1/3的患者可完全痊癒,另有1/3症狀大幅減輕且急性發作次數減少。

預防幼兒型氣喘,最好從媽媽懷孕期間開始。建議孕期多攝取天然、抗發炎食物,並保持居家環境空氣清潔,避免長時間停留在空氣污染或二手菸、三手菸殘留的場所,以減少胎兒過敏體質的早期誘發。

新生兒尤其需要避開人多的場所。家長及家中較大孩童回家後應先洗手消毒並換下外出衣物,減少病毒傳染給幼兒的機會。家中最好避免使用絨毛玩具或飼養貓狗等寵物,保持室內整潔與乾燥,以控制塵螨、黴菌等過敏原滋生,降低幼兒呼吸道敏感性。全家共同努力,為孩子打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圖/阮綜合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