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當心是「甲狀腺」在作怪!這些身體警訊要注意
甲狀腺功能異常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隱憂。根據醫師臨床觀察,不少民眾因高血脂問題求診,深入檢查後才發現根源竟是甲狀腺失調。
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主要功能在於促進身體代謝、加速脂肪分解並調節膽固醇利用率。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血液中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容易升高;反之,若甲狀腺功能過高,則會造成能量過度耗損、肝膽負荷加重,同樣導致血脂紊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吳佳潔表示,甲狀腺亢進最常見的原因是葛瑞夫茲氏症,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免疫系統誤將甲狀腺當作外敵而持續刺激分泌荷爾蒙。其他原因包括甲狀腺結節過度活躍、甲狀腺發炎或攝取過多含碘食物。
患者通常會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吳佳潔醫師警告,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
中醫師周宗翰從中醫角度分析,甲狀腺疾病的核心在於氣機鬱滯、痰濁內生、肝脾失調。情志不暢會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功能,使痰濁、瘀血積聚體內,造成代謝異常與脂質失衡。
在中醫治療方面,針對不同體質有相應的調理原則。肝鬱痰阻型使用逍遙散合海藻玉壺湯;脾虛痰濕型採用二陳湯加茯苓、澤瀉;氣陰兩虛型使用生脈散合六味地黃丸;陰虛火旺型則用知柏地黃丸加夏枯草、牡蠣等藥材。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特別提醒,環境毒素也可能影響甲狀腺健康。他指出,芬普尼等農藥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可能增加甲狀腺癌風險,被美國環保署列為C級致癌物。民眾應避免接觸相關毒素,選購食品時應挑選信譽良好的品牌。
在生活調整方面,兩位醫師均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周宗翰建議減少油炸、甜食、精緻澱粉攝取,多食用蔬菜、燕麥、黑豆、山藥等健脾化濕食材。吳佳潔則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應控制碘攝取量,避免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同時減少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
規律作息同樣關鍵。醫師建議避免熬夜與過度勞累,可透過腹式呼吸或靜坐冥想來穩定情緒。由於甲狀腺亢進會加速代謝,患者需均衡飲食並補充足夠蛋白質與熱量,防止體重過度下降。
治療期間必須定期回診追蹤,透過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及肝功能,確保藥物劑量適當。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能需要進行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醫師強調,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並調整生活型態,多數患者都能獲得良好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