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旅運中心奪2025亞太智慧綠建築雙獎
圖/高雄港旅運中心於「2025 APIGBA AWARD」中榮獲「既有建築改造類金獎」及「系統類鉑金獎」(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鄭志宏資深副處長(中)、遠傳企業客戶高煥元副總經理(右2)及所屬同仁)
【大成報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高雄港旅運中心在「2025 APIGBA AWARD」(2025亞太地區智慧綠建築獎)中榮獲雙項殊榮——「既有建築改造類金獎」及「系統類鉑金獎」,成為台灣首座獲得國際智慧綠建築雙料大獎的港口設施。
此次獲獎是臺灣港務公司與遠傳電信公司攜手合作的成果,透過創新的智慧化管理系統與節能減碳技術,將傳統港口建築轉型為符合國際標準的綠色智慧場域。評審團特別肯定高雄港旅運中心在既有建築改造上的突破性表現,以及在系統整合方面展現的卓越技術。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高雄港作為台灣最大國際商港,此次獲獎不僅提升了台灣在國際港口城市的競爭力,更為亞太地區港口建築的永續發展樹立新標竿。未來將持續推動綠色港口政策,打造更多智慧化、低碳化的港埠設施。

導入智慧科技,打造營運管理新典範
高雄港旅運中心自啟用以來,即以其流線型的波浪外觀成為矚目的地標。其設計理念兼顧了智慧建築的先進性與綠色環保的永續性,除了申請綠建築銀級標章外,同時也取得了智慧建築銀級候選證書。
本次參獎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其高度整合的「智慧營運管理平台」。此系統整合了先進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技術,串聯起四大輔助模組:智慧建築管理、智慧微電網管理、物業設施管理及智慧環控管理。透過五層式架構的垂直連動與水平整合,平台能對旅運中心所有系統進行全方位的數據收集與大數據分析應用,達成預判及示警效果。
港務公司表示,高雄港旅運中心興建的過程中,順應最新科技的演變,持續不斷的檢討、進化與改善,最終搭載了新一代智慧化技術,這套系統結合BIM(建築資訊模型),不僅大幅提升了旅運中心的管理營運效能,更能即時監測環境變化、設施運作狀況與人流熱點,為旅客提供安全舒適的國際級通關環境。
綠色節能效益顯著,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在綠色永續方面,旅運中心展現了台灣港群致力於節能減碳的決心。「智慧微電網管理」模組整合了建築的創能(如太陽能發電)、儲能、節能系統及電動車充電樁等設施,透過精準的需量調節,有效避免超約用電,並提升供電穩定度。
根據統計,旅運中心透過能源最佳化管理,自發自用加上節電效益每年可達千萬元以上,充分證明了智慧建築在降低營運成本與實踐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巨大潛力。港務公司的努力與成果,不僅符合國家推動智慧綠建築的政策方向,更為全球港埠建設樹立了智慧永續的新典範。
優化旅運服務,提升國門通關效率
除了建築體的智慧化,旅運中心在服務旅客方面同樣領先。旅運中心可同時靠泊兩艘22.5萬噸級大型郵輪,並採用可配合不同船型調整的活動式登船橋。此外,引進自動通關系統後,更大幅將掛靠港通關效率提升至3,500人/小時,母港效率達2,100人/小時,展現出國際級郵輪樞紐的強大實力。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王錦榮總經理強調:「高雄港旅運中心能獲得『2025 APIGBA AWARD亞太地區智慧綠建築獎』的高度肯定,是對港務公司在智慧與永續建築投入的最佳回饋。我們將以此為基礎,與合作夥伴共同優化建築技術,向全世界展現台灣在智慧港埠建設的軟硬體實力,持續推動高雄港邁向國際永續智慧港埠的目標。」
高雄港旅運中心透過軟硬體的完美結合,將持續扮演國際門戶與觀光核心的關鍵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