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以筆通神—李奇茂大師百年紀念展」盛大登場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國立金門大學3日舉行「以筆通神—李奇茂大師百年紀念展」開幕典禮,典禮於該校圖資大樓五樓李奇茂美術館盛大登場;此次活動除慶祝金大29週年校慶外,亦為紀念臺灣現代水墨藝術巨擘李奇茂大師(1925–2019)誕辰100週年,同時展出已故知名西畫家顧重光教授作品,2位藝術家皆為臺灣重要畫家與藝術教育家,藉以傳承其深厚人文藝術精神與創作理念。

  
金大表示,開幕典禮貴賓雲集,蒞臨嘉賓包括雲台藝術研究中心執行長李安榮、馬來西亞李奇茂書畫館創辦人沈哲初拿督、策展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陶文岳教授、中華畫學會前理事長唐健風、淡江大學駐校藝術家林妙鏗教授、中國孔學會秘書長兼副理事長沈禛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校長陳合成、藝術家洪仁堡、潘鈺以及顧重光教授之女顧佩綺女士;該活動也獲金門地區藝文界熱烈響應與支持,蒞臨貴賓包括前金門縣議會議長洪麗萍、金門縣美術學會理事長唐敏達、金門縣水彩學會理事長楊天澤,資深藝術家吳鼎仁、黃世團、楊誠國、蘇益家、李苡甄、洪永善、洪三袁、洪松柏、吳惠民等老師。


  
本次紀念展以「以筆通神」為題,展出李奇茂大師各時期代表作,內容涵蓋人物、民俗、動物及風土題材;更珍貴的是,他早年於金門地區創作寫生作品,充分體現其筆墨精神與對戰地生活深刻體悟。

 

策展人陶文岳教授指出,本展不僅回顧李奇茂藝術生涯,也希望讓觀眾重新思考「傳統水墨如何與當代精神對話」;李教授水墨作品灑脫而深邃,他許多創作皆淋漓盡致、一氣呵成;他認為創作不應有西畫與國畫之分,應懂得傳統與創新意境與意義,最重要的是保留東方精神;其作品向來敢於向形式挑戰,「勇於破壞,不墨守成規,追求創意的心境」,正是他勇於突破傳統,不斷求新進步主因;如同最常提到自己創作:「永遠沒有滿意的作品,明天的創作會比今天更好」!


  
金門大學校長陳建民表示,李奇茂大師一生致力於水墨創新,其創作兼具傳統底蘊與現代氣息,與金大「人文藝術融入教育」教育理念相契合;在校慶之際舉辦此展覽,不僅表達對大師崇敬,也象徵金大在藝術教育上延續與創新;此次「以筆通神—李奇茂大師百年紀念展」由臺金兩地藝文人士及金大師生熱烈參與,散發出更大藝術迴響。

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及遠從馬來西亞前來李奇茂書畫館創辦人沈哲初拿督,也分別上台致詞,推崇李奇茂大師無私捐贈畢生大作,並致力推廣中華書畫藝術,對國際與兩岸文化交流皆有卓越貢獻。

 

最後由李大師女公子、雲台藝術研究中心執行長李安榮女士代表致詞,感謝金門大學與各界人士對百年紀念展鼎力支持;活動獲致圓滿成功,相信李大師生前對金門與金大熱愛,能藉此展覽讓藝術花朵更加繽紛盛放。

 

李奇茂大師在擔任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主任期間,特別延攬顧重光教授出任該校駐校藝術家,兩位藝術家志趣相投,互相啟發,成就了一段臺灣藝術教育史上珍貴友誼與合作。

 

本次展覽對金門藝文界而言,更是一場難得藝術盛宴,展覽不僅緬懷李大師藝術風範與人格典範,更期望觀眾能感受到他在藝術創作、教育推廣與人生哲思上深度與廣度;李大師為人處事熱情與圓融、不遺餘力提攜後進及宏觀國際視野,皆令人景仰與學習。

 

李奇茂教授與金門的深厚淵源可追溯至民國47年(1958),當時他在金門服役,恰逢震驚國際「八二三砲戰」;戰況慘烈之際,一枚砲彈擊中駐地旁古老廟宇,造成建物焚毀倒塌,駐地官兵幾乎全數陣亡,唯獨李教授奇蹟般毫髮無傷;戰後,他在斷垣殘壁間尋獲一尊完好如初「媽祖」神像;更令人稱奇的是,這尊媽祖像後來牽引出他人生中美好姻緣。

 

這段生死交關戰地經歷,也讓李奇茂教授與金門結下了一生不解之緣;因此,晚年時,他將珍藏畫作捐贈予金門大學,成立「李奇茂美術館」,並受聘為該校名譽講座教授;他以「心懷金大,藝傳四海」自許,期盼透過藝術教育,將人文精神與藝術理想廣為傳承。

 

本次展覽由國立金門大學圖資大樓李奇茂美術館主辦,不僅是對李大師致敬,更是對臺灣藝術精神延續;透過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讓金門大學成為連結海內外藝術交流重要平台,讓更多人看見這位大師以筆墨抒懷、以藝術融通崇高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