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週年白晝之夜!台北50萬人沉浸「Hi Story」跨夜藝術盛典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25臺北白晝之夜》(Nuit Blanche Taipei 2025)圓滿落幕。今年白晝之夜邁入第十屆,以「Hi Story」 為主題,重新詮釋城市記憶與歷史想像,今年度總計湧入達50萬人次一同向歷史打招呼、與故事同行,在夜色之中開啟屬於臺北的文化篇章。

文化局說,本屆以圓山地區為核心場域,活動從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臺北廣播電台、圓山坑道、花博公園圓山園區延伸至臺北市立美術館、金車文藝中心等文化據點,以及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策劃「FreeS藝術入店」,匯聚超過60組藝術家,帶來超過百場展演、裝置與互動活動,並攜手臺北雙年展、臺北數位藝術節與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等精彩單元一同共襄盛舉,同時間花博園區也舉辦了動漫展、萬聖節等活動,從白晝到深夜,讓臺北在十二小時中綻放無限創造力。

本屆以圓山地區為核心場域,匯聚超過60組藝術家,帶來超過百場展演、裝置與互動活動,同時間花博園區也舉辦了動漫展、萬聖節等活動,從白晝到深夜,讓臺北在十二小時中綻放無限創造力。

2025 年白晝之夜以「Hi Story」為策展主軸,結合「History」與「Hi, Story」的雙重語境,回望集體記憶,邀請群眾成為「說故事的人」,以參與藝術體驗向城市歷史招手致意。藝術總監黃彥穎與表演總監鄭伊雯聯手策劃,以「時間切片、歷史迴聲、夢的蟲洞、觀看變奏、綻放場域」五大區塊構築城市藝術脈絡。以視覺裝置、劇場行動與現場表演交織成十二小時不間斷的感官旅程,帶來集體敘事的沉浸式體驗。

今年白晝之夜延續與法國在台協會的合作,邀請前巴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凱蒂·哈特 Kitty Hartl 擔任客座策展人,帶來亮點作品,像是Lasseindra Lanvin辣珊卓. 浪凡攜手臺灣的Desire 007育望,在臺灣首度帶來《風革線上-Scent of Fabrics》的French Voguing Ball大賽,長廊舞台變身時尚伸展台,奪目的服飾走秀選美和舞蹈炒熱現場氣氛,多元社群的自信與魅力爆表,融合表演、時尚與視覺藝術的饗宴,將多元認同與自由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臺灣首度帶來《風革線上-Scent of Fabrics》的French Voguing Ball大賽,長廊舞台變身時尚伸展台,奪目的服飾走秀選美和舞蹈炒熱現場氣氛,多元社群的自信與魅力爆表

本屆視覺藝術作品聚焦於「歷史、地景與當代想像」,包括黃贊倫的《神轎》、石孟鑫的《門柱燈》、江忠倫與林建志的《黑夢—狛犬》、廖建忠《運轉生活的終點站》、蔡文章與賴彥均《一首歌掉在了地上》、李珮瑜《請你喝杯》、吳聯吟《迷幻山林—另存新檔》以及尹子潔《仙女圈》等多項創作。今年也特別開箱難得一見的戰備管制空間「圓山坑道」,打造沉浸式環境劇場「夢的蟲洞」,帶來影像、肢體、馬戲與聲音的沉浸式演出內的視覺作品與環境劇場,帶給民眾超現實的奇特體驗。藝術家姚仲涵創作的大型聲光裝置《光電獸#45-請支援收音》,民眾透過對麥克風發聲互動點亮摩天輪,聲音的大小變化,摩天輪也產生不同的聲光效果。

今年也特別開箱難得一見的戰備管制空間「圓山坑道」,打造沉浸式環境劇場「夢的蟲洞」,帶來影像、肢體、馬戲與聲音的沉浸式演出內的視覺作品與環境劇場,帶給民眾超現實的奇特體驗。

自2016年首度舉辦以來,臺北白晝之夜已成為臺北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盛會之一,今年邁入第十週年,以圓山歷史場域作為新起點,象徵臺北文化記憶與創意能量的再生與延續。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表示,籌辦期間經歷長時間降雨潮濕,圓山景觀公園也有場地照明及地勢起伏等現實條件,但市府團隊、策展團隊與藝術家仍設法克服困難,持續優化呈現的效果,加上各單位場館的響應,以及法國在台協會的策展交流,才能在一個晚上引爆巨大的藝術光芒,照亮我們對臺北市空間與時間的的想像。

蔡詩萍局長特別感謝所有的志工、義交警、消防、醫護、現場清潔人員的付出,以及籌辦期間提供文史諮詢的文史工作者、中山、大同區的區長里長及鄰近商圈等各方的寶貴意見,未來將持續以開放、共創的精神推動白晝之夜,讓藝術融入生活日常,讓臺北的夜晚持續發光。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十週年白晝之夜!台北50萬人沉浸「Hi Story」跨夜藝術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