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友善城市 嘉義市推醫療到府 讓照顧從醫院無縫接軌回家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嘉義市政府推動的「嘉義市醫療到府服務計畫」,自開辦以來,成功在社區落實,陪伴病人與家屬安心返家、延續照護。計畫由嘉義市政府衛生局主導,結合嘉義基督教醫院、聖馬爾定醫院、陽明醫院、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及部立嘉義醫院五大醫院出院準備組,攜手全市62間基層院所,共同組成跨專業醫療網絡,提供出院準備、居家醫療、社區安寧等完整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超過3,911人次。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致力打造「健康友善城市」,醫療不僅止於醫院,更要延伸到家中。透過這項計畫,讓病人能在最熟悉的環境中獲得最適切的照護,減少家屬焦慮,也提升生活品質。她肯定嘉義市醫療團隊展現的專業與愛心,讓醫療服務更有溫度。
 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煒(上圖右)指出,這項計畫展現了「醫療整合與人文關懷並重」的精神。出院準備護理師、居家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社工、藥師及醫師共同合作,讓病人從出院到回家,都有完整的支持。他說,照護的重點不只是病情穩定,而是讓病人與家人都能重拾生活的信心。
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煒(上圖右)指出,這項計畫展現了「醫療整合與人文關懷並重」的精神。出院準備護理師、居家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社工、藥師及醫師共同合作,讓病人從出院到回家,都有完整的支持。他說,照護的重點不只是病情穩定,而是讓病人與家人都能重拾生活的信心。
  服務團隊在114年共完成377人次的陪伴出院服務,居家醫療收案107人,社區安寧照護收案55人,就地善終比例達87%。從環境評估、輔具建議、飲食與用藥照護,到夜間緊急往診與圓夢計畫,每個細節都蘊含著「讓家成為最好的療養所在」的精神。
服務團隊在114年共完成377人次的陪伴出院服務,居家醫療收案107人,社區安寧照護收案55人,就地善終比例達87%。從環境評估、輔具建議、飲食與用藥照護,到夜間緊急往診與圓夢計畫,每個細節都蘊含著「讓家成為最好的療養所在」的精神。
 其中,7歲的小奕(化名)故事最讓人動容。小奕因意外導致腦部重創臥床,父母既期待又焦慮孩子能返家,嘉基出院準備護理師立即介入協助,媒合醫療到府服務團隊;出院前,職能治療師到宅評估動線,安排輔具與環境調整;出院當天,護理師與職能治療師陪同返家,耐心教導管路照護、餵食與復健技巧,讓家人漸漸建立信心。小奕媽媽感動地說:「剛開始真的很害怕,幸好有醫療團隊一步步教我們,現在已經能安心在家照顧孩子。」團隊更整合中西醫居家醫療,中醫師定期到府針灸,西醫與護理師持續追蹤,形成最有力的照護後盾。
其中,7歲的小奕(化名)故事最讓人動容。小奕因意外導致腦部重創臥床,父母既期待又焦慮孩子能返家,嘉基出院準備護理師立即介入協助,媒合醫療到府服務團隊;出院前,職能治療師到宅評估動線,安排輔具與環境調整;出院當天,護理師與職能治療師陪同返家,耐心教導管路照護、餵食與復健技巧,讓家人漸漸建立信心。小奕媽媽感動地說:「剛開始真的很害怕,幸好有醫療團隊一步步教我們,現在已經能安心在家照顧孩子。」團隊更整合中西醫居家醫療,中醫師定期到府針灸,西醫與護理師持續追蹤,形成最有力的照護後盾。

而在社區安寧照護的推動下,也有許多溫馨故事發生。50歲的癌末患者小珍(化名),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最大的願望是與姐姐一起用餐。團隊與照護機構貼心籌辦「圓夢餐會」,準備她最喜歡的料理,邀請親友一同陪伴。那天,小珍露出久違的笑容,姐姐也含淚說:「謝謝你們,讓妹妹能帶著笑容走完這段路。」

這樣的故事,在嘉義市的每一個角落持續上演,讓醫療服務不只是專業的提供,更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陪伴。

嘉義市衛生局表示,未來將持續與醫療院所合作,擴大服務範圍,導入更多智慧照護與社區整合資源,讓嘉義市民從醫院到家庭、從照護到善終,都能獲得無縫接軌的支持。醫療到府,讓照護不止於醫院、而是讓安心延續到家。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打造健康友善城市 嘉義市推醫療到府 讓照顧從醫院無縫接軌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