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鴴驚現官田大隆田—竹藝地景《躼跤紅跤痕》生態美景祕境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官田區是臺南埤塘與聚落優雅共存一方淨土,大隆田生態文化園區前身為隆田新訓中心,沉寂20餘年後,經官田區公所積極推動與都市發展局持續改善,透過大隆田生態文化園區改造計畫,蛻變為一處結合野地風貌與生態教育特色公園;園區設計利用原有連集合場形成微滯洪區,收集春夏季雨水,孕育鳥類、昆蟲與植物多樣生態;歷經2年觀察,竟也迎來高蹺鴴身影,成為濕地生態復甦象徵。

         
為了回應這片生態之地生命脈動,都市發展局特別邀請藝術家劉哲安(Varig Tinaway)創作竹藝地景作品《躼跤紅跤痕(lò-kha âng kha-hûn)》;作品以高蹺鴴—這種腳長、體態優雅、腳色鮮紅候鳥為靈感,融合竹材工藝與金屬結構,結合台語名「躼跤仔(lò-kha-á)」語言意象,將自然生態、地方文化與永續設計緊密串聯。

 

紅色足印造型象徵高蹺鴴行走於濕地間輕盈步伐,如詩般在土地上留下環境變遷與共生痕跡;作品設置於園區滯洪池週邊,呼應其防災、貯水與生態功能,呈現自然與人文共棲畫面;本次作品亦經官田區公所同意設置,展現公私協力推動環境美學與生態教育成果。


        
市府都發局表示,《躼跤紅跤痕》不僅是一件藝術作品,提醒人類行走於自然邊界,唯有以柔軟與敬意面對環境,方能與萬物共生;誠摯邀請市民朋友前來大隆田生態文化園區,親臨感受竹藝與濕地交織出靜謐詩意,與高蹺鴴一同在自然節奏中,留下共生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