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童玩手機導致嚴重便秘!醫警告:恐致腸道蠕動退化

image

近日,高雄一名11歲男童因腹痛、冒冷汗、嘴唇發紫及手腳冰冷等症狀被緊急送往急診。經過醫師診斷,發現男童腹部X光檢查結果顯示腹內積滿糞便,確診為嚴重便秘。男童母親表示,孩子平時習慣邊玩手機邊上廁所,經常因被催促而匆忙結束,導致無法確定是否排便完全。

阮綜合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蕭宇超指出,兒童功能性便秘案例在學齡期特別常見,尤其是在暑假結束開學後更為明顯。這種情況多與排便習慣、飲食內容和心理因素有關。醫師解釋,若孩子一個月內排便少於3次、糞便堅硬、排便疼痛或出現脹氣、食慾下降等症狀,就可能是便秘。

造成兒童便秘的原因包括排便時間不固定、久坐、缺乏蔬果及水分攝取,以及使用手機分心導致排便反射被中斷。另一個案例中,一名6歲女童因升小學後還未適應上課節奏,常忍著不上廁所,最終因腹痛嚴重而就醫,X光檢查顯示腸道積糞嚴重。

醫師強調,便秘不僅會影響食慾與營養吸收,還可能導致腸道蠕動遲緩、腹脹或夜間遺尿等問題。長期便秘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可輕忽。為改善這一情況,醫師建議從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著手。

具體建議包括:

增加蔬菜與水果等高纖維食物的攝取量。
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小學生每天至少應喝1500至2000毫升水。
每餐的蔬果量應達到孩子兩個拳頭大小。
重新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利用飯後10分鐘結腸反射最旺盛的時段如廁。
避免在如廁時玩手機或閱讀,以免分心影響排便。
家長協助固定排便時間,提供舒適的如廁環境。
必要時可在醫師指導下短期使用軟便劑或口服藥物,但不建議自行購買瀉劑或甘油球。

蕭醫師提醒,若孩子出現生長遲滯、體重減輕、腹脹及情緒不穩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排除腸道或代謝異常問題。治療便秘通常需要1至3個月的時間,除了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同步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避免陷入反覆便秘的惡性循環。

最後,醫師呼籲家長應以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減少孩童的排便焦慮。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出現腹脹、脹氣、食慾差、精神不佳、內褲滲便、排便疼痛或糞便乾硬帶血等現象,及時發現並處理便秘問題,確保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