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林到餐桌 屏東縣隘寮社區以「黃荊食 隘寮堂」打造原味饗宴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屏東縣內埔鄉隘寮社區26日舉辦「黃荊食 隘寮堂 原味餐桌」活動,結合食農體驗、社區文化走讀與草地音樂饗宴,從沿山秘境到綠地餐桌,一路串起隘寮社區的生活美學與土地故事,展現農村再生的活力與創新,吸引居民與遊客共襄盛舉。
活動開場由「荊冠迎賓」儀式揭幕,以黃荊為意象設計的頭冠象徵地方文化與社區認同,參與者在導覽員引領下,認識隘寮地景與「荊隘185」品牌的起源。隨後展開「鐵馬走讀」,以電輔車悠遊 185 沿山公路秘境,穿越紅藍馬賽克牆的勝利門隧道、探訪滿載歲月痕跡的「隘食農園食光穿越牆」、巨大紅心為地標的「愛聊食堂」打卡點。
旅途中更可在五落水圳導覽步道與村中黃荊老樹下駐足,感受平埔族文化植物的靜謐與生命力。手作體驗「黃荊茶包」則讓民眾親手調配草本香氣,將在地植物融入日常生活,透過氣味與手作感受土地的溫度與故事。

夜幕低垂,活動於草地上展開音樂晚宴,由主廚以在地食材入饌,烹調出一場「土地的盛宴」。現場燈光搖曳,樂聲悠揚,居民與遊客圍坐共饗,在味覺與聽覺交織間體驗農村的溫度與創意。隨後進行的「產業交流」環節,則讓地方青農與社區夥伴彼此分享品牌經驗與合作契機,為「荊隘185」的未來發展注入更多可能。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表示,隘寮社區長年以行動實踐農村再生理念,從環境營造到產業創新皆展現高度凝聚力與執行力。他特別恭喜隘寮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潘玉燕榮獲今年「農村領航獎」,肯定其帶領團隊持續推動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生的努力。
鄭永裕處長表示,隘寮社區透過「荊隘185」品牌,串聯平埔文化、自然生態與生活創意,讓農村展現新的生命力。社區將持續推動品牌深化,擴大黃荊產業鏈與文化觀光的結合,提升在地品牌影響力;促進經濟效益,創造就業與青年返鄉機會;並強化文化傳承,讓民俗植物與多族群文化智慧在教育與活動中延續發光,形塑屬於隘寮的永續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