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廬山圖〉登場!「福爾摩沙時代」展第三階段臺南開跑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福爾摩沙時代 — 臺灣美術百年建構」展於本月 25 日迎來第三階段,最大亮點為張大千〈廬山圖〉真跡登場。臺南市美術館自去年底向國立故宮博物院申請借展,現今這件國寶終抵府城,讓南部觀眾近距離感受大師藝術魅力。
〈廬山圖〉是張大千晚年潑墨潑彩傑作,也是存世最大整絹繪畫。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稱其為張大千一生尺寸最大、過世前用功最力的代表作,技法精湛、氣勢磅礴,可與歷代山水名家呼應;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該作 2019 年被核定為國寶,是清末民初美術「現代化」歷程的里程碑。
策展人白適銘指出,首期限定國寶黃土水〈甘露水〉、重要古物陳澄波〈清流〉,本階段以〈廬山圖〉接續,呈現臺灣美術發展脈絡與歷史轉折。展覽同時精選郭柏川〈臺南運河〉、沈哲哉〈臺南孔廟〉等具在地特色的作品,跳脫傳統框架展現多元藝術。
此外,展覽透過「藝術家風格演算」AI 互動、〈清流〉浮空投影技術,讓觀眾深度體驗藝術;2 館 5 樓南美春室更推出謝國鏞畫作靈感限定套餐,打造五感體驗。本展響應「重建臺灣藝術史 2.0」,集結多館合作,館長龔卓軍感謝各方支持,強調此展為跨館合作立下典範。
【展覽資訊】時間:2025/7/22-2026/1/4(10/13-10/24 換展閉館)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2 館 E、F、H、I 展覽室官網: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638
此次「福爾摩沙時代」展第三階段,以〈廬山圖〉為核心串聯臺灣美術發展,既展現國寶藝術價值,又透過在地作品與科技互動,讓觀眾全方位感受藝術魅力。館際合作模式不僅促進文化資源流通,更推動南北文化平衡,為兩岸文化交流與臺灣美術史傳播注入動力,值得大眾關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