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年創意守護海洋!2025 YIC作品數翻倍成長
【寫新聞-記者洪惠美/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美國環保署與北美環境教育協會(NAAEE),透過全球環境教育夥伴關係(GEEP)舉辦2025年「全球青年創新挑戰」(Youth Innovation Challenge, YIC)。今年比賽吸引來自64個國家、逾300件作品投稿,作品數量較去年翻倍成長,顯見全球青年對海洋保育的高度關注與創新熱忱。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表示,本次比賽主題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4項「永續海洋與保育」,涵蓋海洋廢棄物、海洋生物多樣性與保育,以及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三大方向。本屆「全球青年創新挑戰」得獎者均可獲得1,000美元獎金,並受邀來臺出席「2025海洋廢棄物治理深化亞洲夥伴孕育工作坊」及頒獎典禮,分享各自對海洋廢棄物治理及海洋保育的創新解方。
海保署表示,3名得獎者均提出具備高影響力的解決方案,以一種獨特及社區為中心的海洋保護方法,透過環境教育的視角加以實踐,並於9月30日「2025海洋廢棄物治理深化亞洲夥伴孕育工作坊」分享經驗與歷程。來自秘魯的Luis Felipe Rosas Rosales得獎者,動員500名志工學子,實踐「從山脈到海洋」的全面守護,積極改善流域污染問題,降低海洋污染。來自肯亞的Ledama Masidza 得獎者則透過青年組織動員與系統化管理,積極守護肯亞的珊瑚礁與海洋生物,實踐海洋保育作為。此外,斯里蘭卡的 U.G. Sehani Madhushika Sewwandi得獎者將海洋素養巧妙融入宗教教育中,成功結合信仰與環境永續,引導青年提升對環境的關懷與責任感,其創新且具文化特色的作法,深獲評審青睞。
此外,3位得獎者亦於「2025海洋廢棄物治理深化亞洲夥伴孕育工作坊」期間親身參與製作桌上「海洋廢棄物清除船」模型,並表示海廢治理不僅止於教育推廣,更需實際投入清除工作。無論是設置無人化清除裝置,或動員人力進行淨海清理,皆是推動成效的重要環節。他們也指出,海洋廢棄物治理範疇廣泛,從源頭減量、清除淨海、回收利用、環境教育到國際交流,皆需協同推進,方能有效守護海洋環境,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海保署表示再次感謝,這次2025年「全球青年創新挑戰」所有青年踴躍投稿,將創意化為守護海洋的行動,期望青年持續以創新思維提出解決方案,未來透過具體行動投入海洋保育,攜手邁向潔淨永續海洋願景。
得獎作品簡介及得獎原因:
【Luis Felipe Rosas Rosales|秘魯】
得獎作品簡介:
實踐「從山脈到海洋」的全面環境守護思維,將海洋保育延伸至高地流域,並透過成立秘魯「盆地流域守護者」,致力改善流域污染與氣候變遷挑戰,目前已動員500名志工青年學子們,爭取政府支持與國際合作交流,培養兼具創意與責任感的海洋流域守護者。
得獎原因:
在於Luis成功地將高地地區的年輕世代與海洋連結起來。對居住於高地地區(如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居民而言,往往會感到與海洋及其保育工作疏離。Luis的實踐計畫透過教育與行動,使這些社群能在通往太平洋的主要河川源頭阻止塑膠污染,展現出從內陸到海洋的整體保育思維。
【Ledama Masidza|肯亞】
得獎作品簡介:
年僅21歲的Ledama發起關注肯亞海洋保育議題,號召志同道合的青年們成立環保社區小隊,以保護珊瑚礁與海洋生物為核心目標,透過凝聚夥伴成員、規劃執行範圍、資源成本評估、爭取政府支持等多元管道,從零到有積極地守護海洋。
得獎原因:
結合實地體驗與教育,推動西印度洋當地管理海洋區域(LMMA)計畫,讓庫魯維圖(Kuruwitu)社區的學生親身參與珊瑚修復與海洋教育,培育下一代的保育意識與行動力。
【U.G. Sehani Madhushika Sewwandi|斯里蘭卡】
得獎作品簡介:
將基督教主日學中融入海洋素養,使宗教與海洋產生新的碰撞與交織,巧妙於信仰中推動「無塑教堂」,及提升對環境的關懷與責任感,引導青年從認知到行動,達成信仰與永續結合。
得獎原因:
將海洋保育教育融入宗教教育課程,而宗教教育正是該社區文化的重要核心。此舉不僅提升了民眾對海洋議題的認識,也使保育理念能更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與價值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