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新起點! 北區百大文化基地首場交流會議探討館舍活化新模式

▲竹美館「114年北區百大文化基地業務推動計畫」交流分享會議合影。(圖/竹美館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的「114年北區百大文化基地業務推動計畫」交流分享會議,於10月19日(星期日)在華山文創園區圓滿落幕。會議以「文化廊帶 × 區域串聯」為主軸,聚焦文化館舍活化、社區共學與地方創生之實踐,吸引北區多組文化基地代表及公私部門共同參與,現場交流熱烈。
▲竹美館「114年北區百大文化基地業務推動計畫」交流分享會議,竹美館館長葉于正致詞。(圖/竹美館提供)
分享會議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彭俊亨董事長與明新科技大學劉崇治副校長揭開序幕,現場出席貴賓有臺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理事長許主冠老師、吳盈慧老師、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吳碧霜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林淑娥秘書長、什予文化有限公司包佳靜執行長、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張鴻宇團長、臺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葉益青副執行長、葉敏芳老師、明新科技大學張奕騰教授與張哲維教授等人。
▲竹美館「114年北區百大文化基地業務推動計畫」交流分享會議,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彭俊亨董事長致詞致詞。(圖/竹美館提供)
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彭俊亨董事長致詞中期許百大文化基地作為一個整合型的文化政策,能夠藉由論壇、交流等分享活動發揮政策效益;作為主辦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則是期許藉由文化部的挹注讓百大文化基地綻放更能綻放在地活力;貴賓致詞後,緊接著由宜蘭「來宜蘭迺菜市場」少年阿公方子維首先分享市場文化再生的行動實例,隨後洪菁穗、葉益青以「文化館舍與社區」為題,提出館舍與居民共構的創新治理模式;「新北市中和緬甸街區」楊萬利、王麗蘭亦分享多元族群的文化融合,林耿立、張敏捷則以「社區共學的可能」呼應,強調文化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竹美館「114年北區百大文化基地業務推動計畫」交流分享會議,或者新州屋陳添順董事長分享。(圖/竹美館提供)
下午場由「或者新州屋」陳添順執行長董事長帶來空間轉譯與創業經驗的分享,而「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則以地方文化旅遊為例,詮釋山城創生的可持續路徑。陳素芳、林駿騰、胡朝欽與王大維等講者,陸續從故事敘事、產業創新到永續經營等面向,提出文化廊帶共榮的策略想像。
▲竹美館「114年北區百大文化基地業務推動計畫」交流分享會議,大山北月莊凱詠創辦人分享基地經驗。(圖/竹美館提供)
最後由臺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理事長許主冠老師總結表示,今日論壇不論基地的分享或論文的發表,都傳播了許多值得傳播的理念,今天的4個百大文化基地的核心精神是把4個過去不同生產的場域、轉換成當今可以營運的空間,是一個空間再生產的概念,並透過策展的方式,讓地方的精神與價值被看見,透過百大文化基地政策與在地青年的對話及觀看,為臺灣織出了一張永續的文化網絡。
▲竹美館「114年北區百大文化基地業務推動計畫」交流分享會議貴賓雲集。(圖/竹美館提供)
此次會議成功促進北臺灣九縣市文化團隊之間的對話與連結,展現「文化基地不是單點,而是串聯成網的文化生態圈」之精神。透過知識共學與經驗交流,將為北區文化發展注入更多創新能量與永續思維。
接下來北區百大文化基地業務推動計畫還有兩場交流分享會議將陸續登場,分別為11月10日(一)早上10:00於新竹縣身心障礙綜合福利服務中心(新竹縣竹北市中山路220號)辦理的「產業轉型 × 青年創生:文化場域的跨域實踐」交流分享,以及11月13日(四)早上10點於中央大學(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辦理之「文化基地 × 飲食創生:從地方風味到區域品牌」交流分享, 詳細內容及報名連結陸續上網,詳情請鎖定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官網: https://www.nhclac.gov.tw/ 及FB: https://www.facebook.com/mynhcl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