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開山20週年 感恩大會引領信眾「回到初心」
墨新聞|地方中心
記者蔡進男/新北報導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於10/19下午2點,於大殿、祈願觀音殿舉辦「落成開山20週年感恩大會」。延續「大悲心起」的「開山」精神,引領信眾「回到初心」,用慈悲與智慧的願行,為現在與未來的環境和眾生,帶來平安與美善的祝福。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憶念 聖嚴師父,說明恩師在園區落成4年後即捨報,是為了社會、為了世界才創辦法鼓山,這就是大悲心起,也是2025年法鼓山落成開山20週年強調的「萬行‧初心」。期盼海內外僧俗信眾延續師父的願心,不忘初發心,時時複習待人如己的菩提心,用佛法感化自己,感動他人。
法鼓山各分支道場近萬名信眾也透過連線,隨同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首座和尚惠敏法師、退居方丈果東法師與嚴長壽、朱惕之、張昌邦、蔡清彥、陳美伶、鄭明典、柯有倫、葉樹姍等社會賢達,以及6位國際新興氣候青年領袖代表宣讀《淨心淨零宣言》,共同發起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大願力。
帶領全體信眾用手語比出「法鼓山開山20年,人人淨心淨零」,方丈和尚表示,「淨心淨零」讓全球性的淨零主張,注入了「心靈環保」的精神內涵與實踐的方法。願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生活中,實踐「心五四」、「心六倫」與「四種環保」,讓人人得到真正的平安,保障永續的幸福。
大會圓滿前,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以及全球連線的各分寺院法師、信眾們,連同參與大會的金山、三芝、石門、萬里等四區區長與在地民眾代表,同步開啟手機連線,將對自己實踐淨零心生活的期許,匯向螢幕上的「雲端願海」,萬眾齊心,發願建設人間淨土。
法鼓山僧團也代表創辦人 聖嚴法師,以 聖嚴法師書寫的〈大寶山〉與信眾結緣祝福,期盼彼此相互勉勵,既已發願,就要真誠去實踐,並以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讓理念廣傳千遍萬遍。這樣的承諾,不僅為自己培福、種福,也為後代子孫,種下一個大好的希望。
感恩開山.祈願同行─建設人間淨土的約定
以法鼓團隊的鼓聲、齊豫讚頌觀音的佛曲,迎接臺灣各地與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澳洲、香港等海外7個國家地區的信眾代表,回到法鼓山觀音道場;青年院的心潮悅音樂團也以新創歌曲〈同行〉,展現佛法在各個世代的延續和啟發。
向當年為弘揚佛法,與 聖嚴法師發願建設千年道場、人間淨土,歷經16年艱辛「開山」的僧俗善信們,致上無盡的緬懷與感恩。法鼓山轉出 聖嚴法師珍貴的影音記錄,引領信眾追憶早期開山的故事;畫面之中有多位僧眾、居士在近年捨報,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崇敬與感恩。
開山居士代表施建昌則應邀於大殿,引領大眾重新認識法鼓山園區的佛像,分享 聖嚴法師如何藉由對於殿堂中三寶佛的細緻設計,開啟大眾心中慈悲與智慧的寶山。
大悲心起.四眾共勉─法鼓山要做對世界有用的事
2005年,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落成開山時,即以「大悲心起」作為法鼓山整體的精神指標。聖嚴法師籲請人人發起大悲心,讓自己免於恐懼,進而消弭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環境的衝突。
聖嚴法師當年強調,建築物要有意義、發揮作用,就要用它們來做對社會與世界有益的事。有些事情還沒有太多人想到要做,卻是社會與世界迫切需要的,我們就應盡力而為;這份最初的信念,法鼓山也一直延續至今。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也邀請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法鼓山開山時期總顧問嚴長壽、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致詞祝福。朱副市長表示,法鼓山延續著「做對世界有用的事」之精神,無論是第一時間修復金山磺溪橋、首創生命植存園區、興辦大學院教育,都在不斷地將善與大悲心的力量,傳到世界各地。透過「淨心‧淨零」可以帶領社會回到初心,照看土地,讓未來更美好。
嚴長壽認為,為消弭因信仰而造成的戰爭與不安,聖嚴法師於公元2千年在聯合國演說時,即已倡議現今宗教領袖,有責任把過去的教義重新詮釋,以符合世界和平的需求,這是極其重要的觀念。法鼓山提出環保理念甚早,至今始終秉持 聖嚴法師的精神,用簡單的語言,讓大家把心沉澱下來。
張昌邦則代表全體信眾感恩 聖嚴法師盡形壽、獻生命,開創法鼓山,留給世人最珍貴的福田。他說,護法居士們,護的不只是一座山,更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悲願。而這就是需要以堅定行動來實現的「莊嚴初心」,也是與 聖嚴法師同願共行的「大悲萬行」。
法鼓山合唱團與馬來西亞歌手黃慧音也攜手合作,先後演唱〈法鼓山〉、〈我為你祝福〉、〈四眾佛子共勉語〉。這3首歌都是 聖嚴法師鼓勵合唱團員分享的曲目,合唱團也藉此感恩 聖嚴法師與護持道場的信眾。(照片/法鼓山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法鼓山開山20週年 感恩大會引領信眾「回到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