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易仲:高市監督機制明顯失靈!科技執法應平均分配、均衡布局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議員鍾易仲在議會質詢時指出,近年許多地區都曾向警方申請設置科技執法監視器,但資源卻過度集中在少數區域。他強調,科技執法應該是為了提升交通安全與公平管理,而非集中在兩個地方重複設置。「監視器密度太高,其實功能會重疊,反而浪費資源。」他呼籲市府規劃時應平均分配、均衡布局,才能真正發揮科技執法的效果。
談到近期全台關注的「美濃大峽谷事件」,鍾易仲嚴肅質疑:十幾年的坑洞為何民間空拍機拍得到,市府卻拍不到?他指出,高雄市早有無人機隊,包括環保局與消防局皆有配備,且市府常宣稱擁有AI智慧系統,但這次卻完全沒發現問題,顯示市府監督機制明顯失靈。
鍾易仲表示,消防局無人機主要用於救災,他能理解不便苛責,但環保局的無人機具備「高空巡查」與「AI辨識地貌異常」的功能,應能發現盜採、違法棄置等問題。他進一步追問環保局無人機實際用途,環保局長回應目前多用於煙囪排放、河川污染及廢棄物稽查等項目。
然而,鍾易仲指出,美濃事件後,市府從六月起在美濃、大樹等地設禁飛區,導致民間無人機無法進入。他質疑:「那公務單位的無人機能飛嗎?要申請多久?」環保局回應必須向民航局申請,但時間不一定。鍾易仲批評:「等你申請下來,現場早就改變了!」他呼籲環保局應檢討行政程序,簡化申請流程,讓無人機隊能即時發揮稽查與偵測功能。
最後,鍾易仲強調:「科技執法不是口號,AI更不該成為擋箭牌。」他提醒市府不要讓AI變成高雄的悲哀,應該善用科技工具守護市民安全、監督環境變化,真正做到智慧治理,而不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