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美食報導】必比登名單上的排隊傳奇──大同區「賣麵炎仔」

圖/周含鍾攝
圖/周含鍾攝

在台北大同區安西街,有一間老字號麵店,名字樸實卻威名遠播——「賣麵炎仔」。它並非華麗裝潢的時髦餐廳,卻憑藉樸實卻精準到位的料理,長年擠身於台北排隊美食的行列,更榮獲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成為國際遊客到訪必踩的美食名單。

對許多台北人而言,「賣麵炎仔」不僅僅是一間麵店,更是記憶裡的晨之味。無論晴天雨天,門口總是大排長龍,隊伍綿延到讓人懷疑人生。在炎炎夏日裡揮汗等待,更像是一種對美味的修行。但也有人跟筆者一樣,選擇在颱風雨天碰碰運氣。這次果然人品爆棚,不僅門口空出了一個停車位,居然還能免排直接入座,心情瞬間像是中了樂透一般雀躍。

圖/周含鍾攝
圖/周含鍾攝

雞油飯的優雅香氣

雖說「賣麵炎仔」以麵聞名,但真正的內行人都知道,雞油飯才是必點中的必點。一碗看似簡單的白飯,卻蘊藏著匠心細膩。熱騰騰的白飯上撒落金黃油蔥酥,伴隨著雞油在熱力下緩緩釋放香氣,那種清透卻又充滿厚度的香味,光聞就讓人食指大動。

入口時,先是米粒的軟Q彈性,隨後雞油的潤澤在口腔裡慢慢擴散。它不同於滷肉飯那種直接衝擊味蕾的油香,而是顯得格外清新雅致,淡淡的醬油鹹香與油蔥的酥脆交織出層次,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如果再來點香菜,那麼這碗飯的完成度就更近乎完美。

圖/周含鍾攝
圖/周含鍾攝

一碗「下水湯」,詮釋火候的極致

另一道讓人魂牽夢縈的,非「下水湯」莫屬。這碗湯看似家常,卻是對廚藝功力的極大考驗。湯裡的雞心透著淡淡粉嫩色澤,一入口便感受到軟嫩彈潤,熟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不帶血水,也未過熟乾硬,宛如西餐廚師對牛排五分熟的堅持。雞肝更是驚喜,滑嫩綿密,幾乎有法式鵝肝的細膩口感。

湯頭以麻油作為基調,香氣溫潤而不搶戲,反而烘托出下水的新鮮滋味。每一口湯入口後,先是淡淡麻油香,再來是雞內臟的鮮美甘甜,最後在喉嚨間留下溫潤的餘韻。什麼叫做「完美的下水湯」?今天這碗就是最貼切的答案。

圖/周含鍾攝
圖/周含鍾攝

雞肉與紅燒肉的雙重滋味

雞腿肉的表皮油亮誘人,實際入口果然肉質滑嫩,油香與肉汁交融,讓人滿足。但可惜的是,雞胸肉部分稍嫌乾柴,難免讓人有點意猶未盡。

而另一道人氣菜色「紅燒肉」,則是外酥內嫩,帶來令人安心的傳統風味。只是今天品嚐時,似乎少了些豬肉本身的甜味,雖然依舊好吃,但略欠一絲靈魂。不過至少沒有惱人的腥羶味,依然屬於水準之上的佳餚。人生嘛,不可能事事完美,正因如此,這些小缺憾反而更顯得真實。

圖/周含鍾攝
圖/周含鍾攝

招牌切仔麵的靈魂湯頭

既然店名叫「賣麵炎仔」,麵自然不可不嘗。端上桌的切仔麵,光看湯頭就能感受到它的深厚底蘊。湯色清澈卻不單薄,入口濃郁鹹香,層次豐富而耐人尋味。這種湯頭,放眼整個台北,恐怕難有對手。

然而,對於筆者而言,唯一的遺憾就是選用的黃麵。雖然吸湯力佳,但少了些勁道與麥香。如果能換成更具嚼勁的麵條,這碗麵或許就能堪稱「無敵」。即便如此,這仍是一碗足以代表台北庶民美食的經典之作。

國際名聲與在地早餐

即使大雨滂沱,店內仍舊座無虛席。不僅有大同區的老顧客,更有不少特地前來的韓國觀光客。更令人佩服的是,店家還能以英文介紹菜色,足見這家店早已不只是台灣人的驕傲,更是國際遊客口中的傳奇。

若說台北人對早餐的定義,「賣麵炎仔」無疑提供了一種最在地的詮釋。簡單的一碗麵、一碗飯、一碗湯,就能撫慰人心。若不是天天得排隊,筆者真心覺得,這會是我每天都想光顧的早餐店。

「賣麵炎仔」的魅力,在於它將庶民料理提升到極致,卻依舊保有一份簡單與純粹。這裡沒有浮誇的擺盤,沒有過度的修飾,只有對食材的新鮮講究、對火候的精準掌握,以及對風味的堅持。

它不僅是米其林必比登的驕傲,更是台北庶民美食文化的縮影。想要體驗一碗麵、一碗飯能帶來的幸福感受,「賣麵炎仔」絕對值得你在烈日下、或是風雨中,耐心等待。

賣麵炎仔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安西街10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