暐瀚觀點:救災時刻不是咎責時候 盼政府合作非吵架

政治評論員黃暐瀚25日晚間在品觀點網路節目「暐瀚觀點」中,針對花蓮風災發表分析,強調現在是救災時刻,不是咎責或吵架的時候。他詳細解析馬太鞍堰塞湖形成過程,呼籲各界理性看待災害應變。
黃暐瀚指出,馬太鞍堰塞湖早在7月25日薇帕颱風後就已形成,當時水量為1400萬噸。8月13日農業部長陳駿季在立法院表示「沒有立即危險」時,水量為2200萬噸,距離壩頂還有50公尺。但到9月22日發出撤離通報時,水量已暴增至9100萬噸,才會發生溢流災害。
對於傅崐萁委員建議用爆破方式處理堰塞湖,黃暐瀚引用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法,表示技術上不可行。他解釋,堰塞湖不同於人造水庫,是土石流形成的小山,無法用爆破處理。且該地點偏遠無路可達,爆破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災害。
黃暐瀚強調,中央政府有進行監控並及時通報,地方政府也有執行撤離,共撤離8500人,比以往3000人更多。14名罹難者多在警戒範圍內的一樓,多為獨居老人或行動不便者,在緊急撤離過程中被遺漏。
他批評政治口水戰,表示卓榮泰、徐榛蔚、傅崐萁對人民而言都是政府官員,應該合作解決問題而非互相指責。黃暐瀚認為,若無監控與撤離,傷亡可能更嚴重,各界應專注於避免下次災害,而非政治攻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持續收看《品觀點》網路節目《暐瀚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