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轉向 賴政府的兩岸算盤失靈

台灣社會對於兩岸關係的焦慮,在民調中清楚浮現。《聯合報》最新民調,不滿意賴清德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比例高達63%。更關鍵的是,近5成民眾認為兩岸有必要持續加強經貿往來,高達88%的人主張兩岸必須維持溝通管道。正值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期間,很巧地,今年又不甚順利,北市府已經表示延後。兩岸僅存的官方往來觸礁,中央與地方各說各話。但民眾已經清楚表態,兩岸交流若一再遭到掣肘,耐心恐將用盡。
數字背後的訊號很清楚,台灣人對「抗中保台」的政治口號日益冷感。民調顯示,63%的受訪者認為賴清德總統的敵對論述對兩岸關係帶來負面影響,61%批評相關管制措施損及交流。對照之下,民眾在經貿與民間互動上的態度卻格外務實,近五成支持強化經貿往來,高達88%主張維持溝通管道,雙雙創下新高。這正凸顯政府的意識形態操作與社會的現實需求之間,存在明顯落差。
台灣人要的並非口水與對抗,而是安穩的生計。根據調查,58%的受訪者憂心,兩岸極凍農漁業首當其衝,反映出兩岸政策的僵局已直接威脅基層民生。與此同時,66%民眾主張在美中之間維持等距,不偏向任何一方。這是社會共識的另一個明確表述,台灣人希望避險,而非選邊,「倚美抗中」有待檢討。
然而,賴政府的政策卻恰與此背道而馳。將中國大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封堵民間交流,甚至拖延雙城論壇的審查進度。結果是,民進黨一方面指責北京切斷制度化對話與ECFA優惠,另一方面卻自己喊停陸客團與陸生來台,邏輯前後矛盾。北市長蔣萬安原訂率團出席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今年再度被「技術性干擾」延期,就是最新的例證。
值得注意的是,民調一再顯示,民眾對雙城論壇等交流活動多持正面態度。去年有七成以上台北市民支持持續舉辦論壇,六成以上認為有助於降低緊張。同樣是媒體調查,58.6%的受訪者主張兩岸應增加互動,56.3%認為應努力維持良好關係。這些數據顯示,人民比政府更清楚兩岸需要溝通,因為真正付出代價的是庶民,而不是掌權者。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近日聲稱「問題在中共,不在台灣」,迴避自身責任。當執政黨選擇用對抗來積累政治籌碼,卻忽略了人民對經濟與安全的迫切需求,民心自然背離。從不滿意度的暴漲可以看出,這場兩岸政策上的「政治算盤」恐已失靈。政府順應民意、回歸民生,才可能在和平安穩的生活日常團結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