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社會教育工作會報 以「生態永續」凝聚社教機構共識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近日主辦擴大社會教育工作會報,由北市教育局共同邀請所屬各社會教育機構、社區大學及社教行政機關代表齊聚一堂,以「生態永續」為核心,強調環境教育、自然共生與永續生活實踐。

臺北市立動物園分享園區多種創新五感體驗課程「五感奇幻之旅」、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分享臺灣首座鑽石級綠建築圖書館的經營管理經驗,以及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的公民參與的在地行動案例,為臺北市社會教育呼應全球「生態永續」發展,帶來活潑的行動範例。

北市立動物園特別邀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以「國土綠網」與「保育共生地(OECMs)」等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育推動政策進行專題演講。並以動物園與林保署及在地社區合作進行多年的台北赤蛙保育計畫為例,說明「保育共生地(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理念,強調所有對生物多樣性有益的區域,不僅限於傳統的國家公園或保護區,無論是城市中的公園、企業綠地、社區菜園、農地,只要能透過有效管理來達到長期的保育效果,都能被視為一種「保育共生地」,於此同時亦能回應蒙特婁昆明生物多樣性框架的「30X30」目標。

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別邀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以「國土綠網」與「保育共生地(OECMs)」等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育推動政策進行專題演講。

講題以「生物多樣性你我他」邀請臺北市社教機構一起跨領域傳遞生物多樣性,共同在教學與活動中融入永續理念,每個人都能成為生態保育的行動實踐者,讓臺北市成為一個市民共好、永續共榮的生態城市。

臺北市立動物園作為大眾終身學習的社會教育場域,除了邀請全民來園區內學習知識,更期望透過動物保育故事引導遊客思考,將永續思維內化為生活實踐。園區內多種體驗活動,如週日定時動物行為學院課程、定期保母講古、昆蟲學堂、兩爬教室、暑期營隊課程及園區綠色節能等自導式主題遊程,提供大眾分齡分眾的五感體驗活動,皆在引導民眾感受動物與自然的生態奧妙。

園區內多種體驗活動,提供大眾分齡分眾的五感體驗活動,皆在引導民眾感受動物與自然的生態奧妙。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則以「生態永續新願景—社教機構的環保行動與生態實踐」為題,將身為臺灣首座鑽石級綠建築圖書館的經營作為,如節能減碳及雨水回收等理念化為具體日常營運措施,提供未來2050淨零排放執行參考策略。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以在地「生態行動」案例,串聯社區資源、集結公民參與力量,共同守護社區與營造家園的生態環境。

北市府期盼藉本次擴大社會教育工作會報不僅為凝聚各機構的共識,更透過實際案例與體驗,引導各界將「生態永續」的理念持續融入社會教育推廣的各個層面,期能為臺北市的永續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北市社會教育工作會報 以「生態永續」凝聚社教機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