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修批司法雙標:「關鍵就是有沒有黨證」

image

柯文哲交保案再度成為司法焦點,高院以地院前後裁定理由矛盾為由發回更裁。政治評論員黃士修在「新聞海景第一排」節目中指出,高院認為北院一個月前以「怕串證」為由羈押,一個月後卻以「核心證人已訊問完畢」准予交保,理由前後矛盾。

黃士修進一步分析,司法裁定實際受到輪值法官影響,「關鍵就是有沒有黨證」。他舉例同日發生的民進黨議員陳怡君案,高院直接裁定交保,形成對比。黃士修批評台灣司法界缺乏客觀標準,引用「司法是皇后的貞操」這句法界名言,質疑為何民眾不再相信司法的客觀性。

針對陳智菡與柯文哲接觸引發爭議,黃士修認為這是「見縫插針」的政治操作。他指出陳智菡並非京華城案證人,且當時有數十台攝影機拍攝,不可能進行串證。黃士修觀察到民眾黨臉書出現大量攻擊陳智菡的留言,經查證多為「青鳥反串」的網軍帳號。

在國民黨主席選舉方面,黃士修表示目前參選人尚未提出具體做法,僅有口號式標語。他認為新任黨主席應具備「總教練」職能,特別是為2026年台南、高雄選戰籌措資源,以及2028年總統大選的長期布局。
黃士修也評論了苗博雅的圓環抗議活動,認為其「煽動民眾上街,苗頭不對就落跑」,類似當年蔡英文在陳雲林事件的模式。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持續收看《品觀點》網路節目《新聞海景第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