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出錯難掩杯葛瑕疵 放下屠刀回到修法正途

image

25年未修訂的《財劃法》,終於在藍白合作下於上會期闖關修法。沒想到新法甫上路,便因公式設計有誤導致三百多億元無法分配,部分縣市分配款不增反減。法條瑕疵讓綠營彷彿撿到槍,甚至引發一場「屠刀在誰手上」的爭論。賴清德總統第一時間反唇相譏,高度侷限畢露。重點是,如此關鍵的法案為何沒有綠版,連行政院都不提案?誰緊握屠刀?回顧一下立委郭國文的臉書,或許會有答案。

《財劃法》新法甫上路隨即陷入紛擾。財政部公布試算結果,竟有三百多億元無法分配,部分縣市分配款反而縮水。地方首長當然憂心,但行政院能笑看好戲?問題未能解決,先成了朝野互丟的炸彈。台中市長盧秀燕直言,中央若把補助款當成修理地方的工具,等於握著一把「屠刀」,呼籲中央放下屠刀;總統賴清德則反嗆「屠刀一直都不在民進黨手上」。唇槍舌戰,既是朝野互槓的延續,恐怕也肇因賴把盧當2028假想敵。

《財劃法》牽涉錢與權,25年未能隨地方制度改變與時俱進,早該修法。賴清德在地方任職時也大力倡議。惟過去一黨獨大的政治生態下,要讓中央權錢下放談何容易。本應是歷史性的修法,卻在藍白以席次優勢加上部分綠委缺席下才匆促搶關。法條有瑕疵朝野都有責任,但中央調整藉補助款掌控地方的心態應無疑義。因此盧喊話中央,不要將大砍分配款的刀子,架在縣市首長與地方建設的咽喉。

執政黨顯然無法忘情政治操作的伎倆。地方喊話後,賴清德總統不但沒有正面回應公式設計的問題,指控藍白亂修法,強調「屠刀一直不在民進黨手上」。問題在於,財劃法修正過程中,民進黨為何始終未提出自己的版本?行政院又為何在關鍵時刻袖手旁觀?若真早知公式有瑕疵,為何當初不提出修正建議,如今反而急於撇清責任?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的臉書,或許提供了答案。大罷免潰敗後,郭國文直指黨團總召柯建銘為了「全面對抗」藍白,不只禁止自家立委提案,甚至連行院版都不准提出。他強調,財劃法明明早就應該修正,卻被政治算計綁架,寧可說「現行最好」也不肯出手修法。一篇聲討柯總召的發文,不小心揭露了綠營當時逢對手必反的路線,讓民進黨錯失主導修法的契機,如今又在出錯之後見縫插針、冷嘲熱諷,甚至拿來當對付政敵的砲火。

藍白在修法過程中的確有粗糙之處,技術性錯誤必須立即修正。但執政黨若只會見獵心喜,把錯誤放大成「亂修法」的原罪,卻迴避自己在制度設計與政策引導上的責任,無異於將人民利益當成政治角力的籌碼。別忘了,綠營正當家,百姓不好過,執政者難辭其咎。

大罷免後,賴總統才呼籲社會「休養生息」,言猶在耳,卻又在財劃法爭議中第一時間選擇對立。從地方建設到國家財政,本應是最需要冷靜協商的議題,如今卻淪為選戰假想敵的練兵場。這樣的姿態,不僅與「民生優先」背道而馳,更讓人質疑府院是否真心想解決問題。

若朝野繼續陷於「屠刀」口水戰,最終受傷的還是基層民眾與國家發展。執政者與在野黨都該回到修正公式、確保透明分配的正途,而不是在口水與責難中浪費社會能量。人民等待的不是誰手握屠刀的答案,而是誰願意扛起責任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