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臺南發布 鄭道聰還原乙未抗日臺南戰場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今年恰逢「1895 乙未抗日」130 周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麗文文化事業合作,出版新書《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 —1895 乙未抗日臺南戰場巡禮》,並於11日在麗文校園書局成大店舉行新書發表會。活動由文化局專門委員方敏華主持,作者鄭道聰老師受邀分享研究成果,帶領讀者以全新視角重溫乙未抗日歷史現場。
新書由臺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老師執筆,歷經兩年田野調查與文獻梳理,完整記錄 1895 年 10 月 10 日至 21 日,日軍進入臺南的軍事行動與地方抵抗歷程。書中提及,當時日軍重組南進軍,在急水溪及曾文溪流域遭鄉民頑強抵抗,短短十天內爆發至少四十餘場大小戰役,涵蓋遭遇戰、突擊戰等,留下眾多英勇事蹟。鄭老師還清查出 22 間鄉民興建、專祀殉難者的祠廟,重建戰役場域脈絡,緬懷先民保鄉衛土的壯烈精神。
書名取材自當時臺南流傳的歌謠,反映人民在政權更迭與文化衝擊下的複雜情緒。日本人以剪髮象徵文明,而臺灣人視辮髮為儒家禮制一部分,被迫割辮的痛苦成為本書情感核心,展現當年民眾的無奈與悲憤。
方敏華專委表示,市府長年推動文化保存與歷史教育,透過出版、展覽、走讀等方式,讓歷史走進城市角落、融入日常生活。此次新書發表不僅是對乙未抗日的追思,更是文化扎根的重要實踐,誠邀市民透過閱讀與走訪,回望 130 年前先民勇氣,思索如何延續守護土地的精神。
此外,臺南市文化協會規劃三場乙未戰役導覽活動:10 月 4 日辦「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 ——1895 臺灣民主國在臺南」導覽,走尋相關遺跡;10 月 5 日及 18 日辦「干戈滿地孤城險 ——1895 乙未抗日古戰場巡禮」,以車行重走日軍南下路線、拜謁殉難祠廟。活動資訊與報名方式可洽該協會。
這本乙未抗日新書的出版與發表,意義深遠。鄭道聰老師兩年的紮實研究,還原了臺南戰場細節與先民抵抗史,讓珍貴歷史不被遺忘。市府與文化協會透過書籍、導覽等形式,將歷史從文字轉化為可觸及的體驗,助力文化傳承。在乙未抗日 130 周年之際,這不僅是對先烈的緬懷,更能激發民眾對土地的情感與責任感,為延續守護精神、傳承歷史記憶奠定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