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11件技術獲國科會未來科技獎肯定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及衛生福利部共同舉辦之「2025 未來科技獎」名單日前公布,共83件關鍵技術脫穎而出,國立成功大學佔11件;評審延續「科學突破性 與「產業應用性」兩大核心精神,獲獎之技術不僅展現前瞻研究創新亮點,更具備走向商業化與國際舞台的潛力;得獎團隊10月16日至18日於臺北世貿一館舉行之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未來科技館展出,18日舉行頒獎典禮。

 

未來科技獎之宗旨在於,盤點前瞻科研成果,展現我國科技實力以及鼓勵科研成果進軍全球市場,強化國際鏈結;報名技術須為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衛福部任一部會補助之計畫成果;領域範等疇為,人工智慧應用、半導體、光電與通訊科技、先進材料與化工、綠能環保與淨零科技、生技與新藥、醫材、 科技人文與智慧應用。

 

成大表示,本校11件獲獎技術,人文科技領域佔1項、生技新藥與醫材領域3項、人工智慧應用2項、綠能環保與淨零科技5項:

1、人文科技領域:

人機共舞,基於電腦視覺之零編程直覺化機械手臂編舞界面暨人機協作創作系統:計畫總主持人陳建旭教授。

2、生技新藥與醫材領域:

(1)通用型低免疫源性異體iPSC種源庫,實現再生醫療產業化與臨床突破:計畫總主持人沈延盛特聘教授。

(2)讓癌細胞自滅的黑科技,「癌細胞斷電」技術:計畫總主持人葉晨聖講座教授。

(3)多體學導引之胰臟癌精準醫療技術平台:計畫總主持人沈延盛特聘教授。

3、人工智慧應用2項:

(1)雙模深度學習模型之胃癌前病變精準醫療診斷方法:計畫總主持人鄭修琦教授。

(2)圖機器學習之AI海關進口詐欺偵測技術:計畫總主持人李政德教授。

4、綠能環保與淨零科技:

(1)智慧型移動式水體溫室氣體監測無人平台:計畫主持人林財富講座教授。

(2)以微藻建構減碳與創能之永續航空燃油料源生產平台:計畫總主持人陳俊延研究員。

(3)氫向未來綠能革新,非貴金屬AEMWE電解技術引領產業脫碳:計畫總主持人丁志明講座教授。

(4)綠色鋼鐵,富氫高爐碳循環技術:計畫總主持人林士剛特聘教授。

(5)⾼效捕捉、轉質再利⽤及碳材開發技術:計畫總主持人陳維新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