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口惠實不至 國軍士氣豈能靠口號支撐?

九三軍人節,總統賴清德的社群媒體上五小時內連續發出兩篇貼文。先是祝賀國軍節日快樂,再高調提出「續加薪、顧福利、新環境、護健康、減負擔」五大施政,並重申國防預算已達GDP 3.32%。然而,就在兩周前,外界才發現,六月國會三讀通過的志願役加薪三萬元方案,竟遭行政院擱置不理,不提覆議卻聲稱要釋憲。過去兩個月,連國軍招募海報都以志願役加薪為號召,卻被要求緊急下架,
在野黨痛批根本是國家級詐騙。對照賴總統軍人節的敬軍貼文,格外諷刺。
賴總統在臉書上大談「續加薪」,實際卻對國會通過的國軍加薪「不認帳」,這樣的落差,如何提振國軍士氣?尤其台海關係緊繃,根據國防部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國軍編現比尚有88.57%,四年後已驟降近10個百分點,2024年僅剩下78.6%,遠低於作戰所需的最低標準85%。相反地,賠錢退伍人數飆升,從2020年的401人,暴增至2024年的1565人,增幅近四倍。這不是單純的「流動率」,而是國軍士氣低落的鐵證。
115年度國防總預算編列高達9495億元,創下新高,佔GDP比例3.32%,逼近北約標準,並喊出2030年達5%的目標。但仔細檢視支出結構,卻發現嚴重失衡。根據國防學者揭仲分析,武器採購與研發支出與作業維持支出的理想比例應為1比1,確保裝備有人能操作、有燃料可用、有維修可行。然而,近年台灣此一比例嚴重失衡,113年度高達1.72比1,115年度恐升至1.75比1,代表武器買來恐怕也將遭遇無人維護與操作的窘境。這種「花大錢對美進貢,卻無法養足國軍」的現象,不啻為國安隱憂。
待遇問題更凸顯矛盾。今年六月,立法院三讀通過《軍人待遇條例》,將志願役每月加給從1.5萬元提升至3萬元,並經總統府公告。但行政院卻未在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該筆經費,形同口頭承諾、財源落空。在野黨痛批,這是「國家級詐騙」。事實上,連國防部都以「加薪三萬」為號召,軍校報到人數因此創下1687人的歷史新高,足見待遇提升對招募有立竿見影之效。但如今行政院喊卡,不僅打擊國軍士氣,對於這兩個月入伍的人來說,更形同欺騙。
台灣近年不斷大舉採購美製武器,從F-16V戰機到愛國者飛彈,金額數千億計算。賴政府對美「慷慨屈膝」,對內卻三百億元的志願役加給都捨不得編列。美國應交付的軍備大幅延宕,政府可有對策?就算軍備到位,徒有硬體沒有人才,國家安全也是空談。適逢九三軍人節,賴總統「敬軍愛軍」貼文猛發,是展演還是真誠意?賴清德作為三軍統帥,對外強調「用實力達成真和平」,卻在對待軍人的政策上反覆搖擺。口中說「續加薪、顧福利」,實際卻是「喊卡補助、拖延待遇」。基層官兵看在眼裡,如何不心寒?
國防韌性需要預算支持,人心向背更是關鍵。沒有足夠的兵員、沒有穩定的士氣,再昂貴的武器都只是高貴的廢鐵。如今國軍人力缺口近20%,賴政府若不正視待遇與人事結構問題,單靠對外軍購堆砌戰力,恐是虛幻泡影。
敬軍不是拍幾支影片、寫幾篇臉書文章,而是要在制度與預算上給予軍人實質保障。若口號與現實背道而馳,國軍只能用腳投票,爭相拿取退伍令表達無聲的抗議。國軍士氣一旦土崩瓦解,國防將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