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磁暴來了!低緯度可見極光 GPS、無線電通訊恐中斷

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於9月1日發布重要警告。由於太陽表面活躍區(AR4199)於8月31日發生長延時M級閃焰,伴隨產生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預期於9月2日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
氣象署依據NOAA 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24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中度磁暴等級(Kp=7,G3)。此次磁暴預計將對多個領域產生影響:
衛星導航:GPS定位可能出現誤差,影響導航精確度。
無線電通訊:低頻與高頻無線電通訊將出現短暫中斷,可能影響漁業氣象廣播和消防機關通訊。
極光活動:極光活動範圍擴大,最低可能發生在磁緯50度的地區。
電力系統:部分保護裝置可能會出現假警報,需要進行電壓修正。
人造衛星:部分裝置可能會有電荷累積的現象,低軌道衛星的飛行阻力將增加,姿態需要進行修正。
氣象署特別提醒,我國目前在太空中運行的福衛五號、福衛七號,以及獵風者等衛星,可能需要留意軌道高度的變化。
對於人體的影響,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多國研究團隊過去10年研究顯示,強烈的地磁擾動會干擾人體的自律神經、心血管系統與睡眠節律。研究確認在地磁風暴期間,心肌梗塞、急性冠心症、中風的發生機率平均提高了25%~60%。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地磁變化敏感。醫生解釋,這與個人的「體質」有關,部分人被稱為「電磁敏感體質」,可能在磁場擾動期間出現頭暈頭痛、胸悶心悸、失眠多夢、情緒起伏大等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太空天氣事件之外,氣象署還預告了另一項天文盛事。9月7日深夜至8日凌晨,台灣將可觀賞到月全食,這一天文景象上一次在台灣出現是在2022年11月。
面對這次地磁擾動事件,氣象署建議相關單位密切關注太空天氣最新資訊,並做好必要的預防措施。對於可能受影響的民眾,建議保持警惕,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