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泰雅族文化節」首度高雄舉辦! 都會區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共同展出織布文化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TAKAO豐潮文化節系列活動攜手開啟文化新篇章,首次迎來「泛泰雅族主題文化節」,由太魯閣、賽德克與泰雅族人共同籌辦,中央原民會副主委谷縱‧喀勒芳安、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榮宏,以及各原民立委、議員、族群委員們都到場共襄盛舉,其中賴瑞隆立委、林岱樺立委更是親自蒞臨現場,換上泰雅族披肩服飾跟族人以泰雅族語問候Lokah!(泰雅族語);來自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的鄉長江子信,也親自南下到場支持,給予高雄族人鄉親最大的鼓勵,江子信鄉長表示,其實幾個月前主委阿布斯就特別告訴我,一定要抽空來看看大家,雖然我行程滿檔,但今天泰雅族高雄首場文化節慶,還是一定要來和鄉親相聚,看到很多家人在高雄打拼,真的特別有親切感像回到家一樣,也特別感謝高雄市政府,對我們族人照顧非常友善、貼心,讓家鄉族人在高雄市能夠凝聚在一起延續文化,真的很感動。
此次泰雅主題展演以織布文化為核心意象,以三首泰雅樂曲串聯,呈現主題《paragan cu‵ hmut i‵ tuminun ku way》(織進靈魂的線),在最後階段場中央族人彼此拉著紅色、白色布的兩端,在舞步交錯中編織出圖像,宛如一幅流動的織布畫面,完成了祖靈之眼的菱形圖樣,也象徵族人在都市中凝聚團結、延續文化傳承的力量。 活動開場特別邀請苗栗縣泰安鄉汶水部落頭目 Talawu na’ Puna’(馮明星),同時也是泰雅文化藝術團團長,率領部落耆老與族人,以汶水泰雅語帶領全場祈福與領唱,這場儀式象徵族人透過族語與祖靈對話,祈求活動平安順利,希望能在文化展演中盡情展現生命力與團結精神。 這次整場泰雅主題文化活動,是由今年6月才剛成立的高雄市原住民泛泰雅族文化關懷協會所籌辦,理事長古浪・沙薩克表示,非常感謝族人的支持以及在高雄市原民會的協助與督導下,順利成立高雄市原住民泛泰雅族文化關懷協會,雖然自己年紀已大,都78歲了,但仍希望盡一份心力,將族群的文化持續傳承下去,讓年輕一代能夠延續先人的智慧與精神。
本次「泛泰雅族文化節」匯聚泰雅、太魯閣、賽德克三大族群共同展演,更特別設置靜態展區,展出泰雅族珍貴的傳統文物與樂器,現場許多大朋友、小朋友駐足觀賞,透過族語老師的教學親眼觀看、親手體驗,學習祖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藝技藝,現場還有專業解說並示範口簧琴的演奏方式,不僅富含教育意義,也充滿互動趣味,讓民眾看見每一件文物的用途與文化背景,了解背後蘊含的智慧與生活哲學。
擔任這次文化推動小組委員的泰雅族語老師周栩瑋,這次扛起籌備活動的重責大任,她一開始很緊張,周栩瑋表示,要號召族人還要一起練舞練歌都不是很容易,這次為了設置文化展示區也特別從苗栗泰安鄉把文物搬來,希望能完整呈現在高雄市,這是第一次有泰雅文化活動在高雄,真的花了很多心思準備,因為我也是族語老師,很希望年輕一輩的能夠好好把族語學好,讓我們的文化傳承不要有斷層。
還有參與慶典的太魯閣族青年周宜青也說,非常感謝高雄能舉辦這次泛泰雅族文化節,自己自小在都市長大,這是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參與如此完整的文化展演,透過織布舞所傳遞的團結意涵,以及口簧琴的演奏體驗,讓她在學生身份之外,也重新連結到作為族人的文化根源,這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次表演,更是一種提醒,提醒自己要珍惜並延續這樣的智慧與文化。
高雄市原民會主委阿布斯表示,截至今年8月,高雄市泰雅族、太魯閣族及賽德克族人的總人口數將近3000人,而且人口持續增加中。此次太魯閣、賽德克與泰雅族人首度籌組「高雄市原住民泛泰雅族文化關懷協會」,並舉辦首次文化節,從老人到青年都有參與,不僅展現族人在都市中日益增長的力量,也吸引其他族群熱烈參與,在族人努力推動的過程中,我們持續陪伴並給予大力支持,在協會成立過程也積極輔導,讓族人將文化族語不僅向下扎根,也能有自信的宣揚,在高雄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很感謝三個族群的族人願意團結站出來,象徵高雄市原住民的凝聚力量。
九月份,我們還將舉辦魯凱族、卑南族及阿美族的文化節活動,邀請大家持續關注,親臨現場,一同支持原住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