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國際跨域原民專班揭牌 培育部落領航者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今(1)日正式揭牌成立。該學程以「社會實踐」為核心,打破傳統學科界線,期能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跨域整合與深耕部落精神的原住民青年人才,開創臺灣高等教育與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全新篇章。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致詞時表示,成立此學程是中山大學對於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與智慧致以崇高敬意的具體行動,以及在履行大學社會責任上的具體承諾。真正的學習不僅發生在課堂上,更應與學子的生活、文化和土地緊密結合。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分析並解決原住民族社群所面臨的實際問題,讓所學知識能夠真正回饋部落,成為改變社會的正向力量。
教育部主任秘書林伯樵出席揭牌典禮,肯定中山大學國際跨域原住民族專班的成立,呼應政府推動教育平權與多元文化發展的政策與使命,學程的成立,不僅為原住民族學子量身打造學習環境,更鼓勵他們將部落文化與跨領域知識相結合,在學術殿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根。
學程主任許家豪指出,本學程最大特色在於其高度客製化與支持性的學習環境。不同於一般科系,「原住民族專班」採取「三導師制」,由一名校內教師、一名部落耆老或文化工作者,以及一名產業或領域專家共同指導學生。這種「陪伴」式的輔導模式,旨在提升學生的就學穩定性,並在學術、文化與職涯發展上提供全方位支持。「我們希望透過『陪伴』而非『管理』的方式,讓學生在大學四年中,能更自在地探索自我、連結文化。學程所提供的『客製化選課』,讓每名學生都能依據個人興趣與部落需求,規劃專屬的學習路徑。從文化保存、部落觀光到環境永續等多元議題,學生將有機會將學術知識與部落實踐相結合,並透過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現臺灣原住民族的獨特魅力。」
首屆入學的專班學生對於學程充滿期待。來自花蓮的學生金永進表示,一直希望能學到與自己族群文化相關的知識,但又不想只侷限於單一科系。這個專班讓我們可以跨領域學習,並且有機會直接回到部落實作,將課堂所學應用在幫助家鄉發展上,非常振奮人心。
學程揭牌現場由娜麓灣樂舞劇團創團藝術總監包勝雄帶領祈福儀式。儀式中,以鐵器敲擊石英母落在乾草上取得火種,象徵由天地相互作用而生的聖火。火種的煙被視為「接影引祖靈下凡的天梯」,寓意祖靈將與眾人一同守護此新學程。火種取得後,祈福團隊引吭高唱感謝祖靈與祝福之歌,歌聲莊嚴渾厚,營造出跨越時空的文化氛圍。隨後,取得的火種繞行現場一週,象徵潔淨與庇佑,讓典禮現場充滿莊嚴與神聖的力量。
「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的成立,不僅為原住民學子提供一個學術與文化並行的優質教育平台,也為中山大學注入了更為多元與活潑的學術氣息。未來,學程將持續與原住民族社群、各級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同為原住民族教育的發展與文化復振貢獻心力,期盼能培育出更多能夠為部落開創新局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