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軍事文化外交重大進展,立交流旅程碑獨家爆導

【很角色時報王清正/綜合報導】這座航空史料館位於海上自衛隊基地的一角,展示了復原的零式戰鬥機以及特別攻擊隊的遺物等,涵蓋了從舊海軍航空隊的創建到太平洋戰爭以及現代的珍貴史料。館外還展示了多架退役海上自衛隊軍機,內容豐富,值得一看。
1936年(昭和11年),舊日本海軍創建了鹿屋航空隊,鹿屋航空隊基地曾經是九州非常知名的二戰日本海軍航空重鎮,同時台灣沖航空戰中出戰的主要基地,該基地現已成為海上自衛隊的鹿屋航空基地。位於基地一角的「鹿屋航空基地史料館」,也被稱為「鹿屋天空博物館」,於1973年(昭和48年)開館,並於1993年(平成5年)重新整修。
抵達史料館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建築周圍展示的多架飛機和直升機。這些包括「P-2J巡邏機」以及被稱為「海鴿」的「B-65昆恩練習機」等,這些飛機曾在海上自衛隊中實際服役。此外,還有一架更大的飛機,位於道路對面的「二式大型飛行艇」,全長28米,全幅38米。這架飛行艇於1940年(昭和15年)首次飛行,當時以其世界頂尖的性能而聞名。1942年(昭和17年)正式採用後,主要執行偵察、巡邏(警戒敵襲)及運輸等任務。該飛行艇戰後被美軍接收,於1979年(昭和54年)回到日本。1979-2004年一度在東京的「船之科學館」展出,後於2004年(平成16年)被贈予海上自衛隊,並自此在此地公開展示。作為現存世界唯一的二式大艇,極具珍貴價值。
進入史料館內,二樓的主題為「海軍航空隊的歷史」,展示了從鹿屋航空隊創建到太平洋戰爭期間的珍貴史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百田尚樹(ひゃくた なおき)小說《永遠的零》中提到的「零式艦上戰鬥機五二型」,即所謂的零戰。1992年(平成4年),兩架零戰殘骸分別從錦江灣和吹上濱外的東中國海海底打撈上來,經過約一年的修復,合併為一架完整的零戰。觀賞機體時,彷彿能感受到參與修復人員的熱情。
此外,二樓的另一個主要展區與海軍特別攻擊隊相關。鹿屋基地是日本最多特攻隊員出擊的地點,自1945年(昭和20年)3月11日至戰爭結束,共有908名年輕人從此地出擊,犧牲了寶貴的生命。館內展示了這些出擊者的遺像和遺書等,追悼為國家犧牲的年輕人。
在一樓,以「海上自衛隊的活躍」為主題,介紹了災害派遣、周邊海域的警戒監視、海外派遣任務等海上自衛隊航空部隊的現行活動。展區展示了「P-2J巡邏機」的駕駛艙及操縱席,以及全長22米、全幅19米的大型直升機「S-61A救難機」等。透過這些展品,可以了解海上自衛隊軍機及裝備的演變,以及航空技術的進步。此外,透過展示充分了解目前現役海上自衛隊員在國內外的活躍情況,讓人思考未來日本的國防問題。
台灣著名年輕繪畫家陳尚謙,希望透過台灣繪畫家的軍機畫筆傳遞台灣文化的美好,也讓更多日本軍事愛好者愛上台灣繪畫。繪畫家陳尚謙表示,軍事繪畫是很重要的文化交流橋樑,日本跟台灣都有許多熱愛繪畫的粉絲,每年都會出版許多軍事繪畫,台灣人近年喜歡軍事繪畫也已經形成風潮,而台灣繪畫家連年也受到日本國際繪畫賞的肯定,獲得很高的評價。這次日本鹿屋史料館邀請台灣國內優秀繪畫家陳尚謙贈與日本鹿屋史料館24型(G4M2A)一式陸上攻擊機繪畫,希望能夠透過他的畫筆,傳遞台灣軍事文化的美好,讓更多的日本軍事愛好者進一步了解台灣軍事繪畫。
這次訪問是一項深具遠見的軍事文化策略,讓具影響力的日本鹿屋史料館和台灣軍事繪畫家互動,藉此建立更多親近感。
陳尚謙提出很值得思考的建議,他說:「我認為應該要在藝廊與博物館舉辦更多的軍事繪畫展覽。」這不僅能破除繪畫僅為大眾讀物的刻板印象,也突顯了繪畫的藝術價值。
一式陸上攻擊機
一式陸上攻擊機(簡稱「一式陸攻」)是太平洋戰爭之中,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的雙引擎中型轟炸機。與前作96式陸上攻擊機(簡稱「96式陸攻」)同為三菱內燃機公司設計及製造,而其後繼的陸上轟炸機「銀河」因技術問題遲未解決,直到1944年末期才逐步替換陸攻機隊,因而一式陸攻在日本投降前是仍是帝國海軍的主力攻擊機。
盟軍敵機識別代號中,稱呼一式陸攻為「Betty」,不過其引擎或機翼的整體式油箱一旦被擊中起火便很難熄滅,因此美軍陸戰隊航空隊便譏稱一式陸攻為「空中打火機」。
1930年代,由於日本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及倫敦海軍條約限制了和美國之間主力艦隊總規模在10:6.99,日軍希望彌補對美國的戰艦、巡洋艦、航空母艦上的劣勢,開始認真思考研發由陸上基地出發,可對遠洋海上敵艦進行攻擊的長距離攻擊機(雷擊/爆擊機)。
為此目的,由廣島海軍工廠研發的95式陸上攻擊機與三菱引擎公司名古屋飛機製作所的開發團隊研製出的96式陸上攻擊機競爭,三菱引進最新科技,在軍機上的優越表現贏得日本海軍青睞,並於1937年的中日戰爭對中國實施越洋打擊,此種長距離攻擊的想法得以實證(雖然第一次長距離越洋攻擊的戰果並不算是成功),不過在此種作戰模式得到實證可行後,日本軍方於昭和12年(1937)9月決定開發九六式之後繼機。計畫案名為「十二試陸上攻擊機」,單獨委託三菱提出開發計畫。
三菱方面則以九六式設計團隊為核心,同樣由三菱引擎公司名古屋飛機製作所的開發團隊工程師主導,對九六式在當前作戰中所暴露之缺失加以改良所製作出之新型攻擊機;十二試陸攻於1939年10月23日由志摩勝三駕駛進行試飛,1941年4月此機種正式服役開始取代96式陸攻,由於1941年為日本曆法中之皇紀2601年,因此此機體被命名為一式陸上攻擊機。
然而有關於美軍陸戰隊航空隊戲稱的「空中打火機」的稱號,是一式陸攻開發期最初概念定義之際,曾向海軍提出他對技術指標設定之質疑,他認為要以現有科技實踐,研發出來的飛機「防禦力不完全,在小型軍機上要求過長的續航力使得油箱過大,被彈機率大增;最好開發四發動機轟炸機,滿足軍火籌載、並使用增加的2具發動機動力增設防彈鋼板、自封油箱、滅火裝置」;但工程師的意見反被海軍航空技術廠廠長和闐操中將責罵,責罵理由則不是出於技術上的不合理,而是用「用兵是軍方的事情,三菱閉嘴按照軍方的規格做就好」這套官大學問大的哲學威壓,三菱也未堅持,便按照海軍的意見研發出了一式陸攻。
一式陸攻的外觀特色,就是三菱為了減少空氣阻力設計的雪茄型機身,甚至在側面機槍塔也設計了透明流線型外罩來維持機體的流線狀;雖然機身直徑巨大,但也因此能採用內置彈艙減少外載阻力。同時,一式陸攻安裝了大直徑(日本發動機標準)的火星活塞發動機,加上較輕盈(卻不耐打)的機身,讓一式陸攻的飛行性能在雙引擎戰術轟炸機中較為靈活。
生產構型
一式陸攻自1941年正式服役到日本戰敗投降為止總共生產了2246架,戰後清點殘餘的一式陸攻僅剩170架。
量產型主要分三種構型,1941年量產的11型、1942年底量產的22型、1944年量產的34型。
機型包含:11型(G4M1). 暫稱13型(G4M1). 22型(G4M2).22甲型(G4MA2). 22乙型(G4M2b). 24型(G4M2A). 24甲型(G4M2Aa). 24乙型(G4M2Ab). 24丙型(G4M2Ac). 24丁型(G4M2E). 25型(G4M2B). 26型(G4M2C). 27型(G4M2D). 34型(G4M3). 36型十二試陸上攻擊機改(G6M1). 一式大型陸上練習機一一型. 一式大型陸上運輸機(G6M1-L2)
陳尚謙贈與日本鹿屋史料館24型(G4M2A)一式陸上攻擊機插畫:
其特點為22型裝備的火星21型發動機震動過大,因此改裝為減速比降低的火星25型發動機。
一式陸上攻擊機參與的著名實戰
馬來亞海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開始不久,日本帝國海軍收到英國由菲利普海軍少將率領的一隊由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和反擊號戰鬥巡防艦以及4艘驅逐艦組成的英國遠東艦隊已從新加坡出發,北上要對付日本登陸部隊,12月10日,這隊英國艦隊被日本偵察機發現,下午1時,8架96式陸上攻擊機到達並向反擊號投下炸彈,一枚炸彈命中令反擊號受輕傷,反擊號的防空炮火也打傷了兩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10分鐘後,又有16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到達分別向反擊號和威爾斯親王號投下魚雷,兩艦在水上不停迴避,最終威爾斯親王號被擊中兩枚,而反擊號被擊中一枚,威爾斯親王號雖然擊落了一架九六式,但它被魚雷炸斷了螺旋槳軸,艦底被撕開了一個大洞,海水不停湧入,兩艦也因受創而失去航行能力,之後又有6架一式陸上攻擊機向反擊號投魚雷,其中4枚命中,反擊號終於在下午約2時20分被擊沉,與此同時,威爾斯親王號也被5枚由一式陸攻投下的魚雷命中和兩枚由九六式投下的炸彈擊中艦尾,威爾斯親王號也在下午約2時50分被擊沉。
擔任特攻機「櫻花」的母機
1945年起,許多一式陸攻搭載MXY-7櫻花特別攻擊機,對接近日本海域的美國艦隊發起多次特攻,但一式陸攻掛載櫻花攻擊機後飛行速度及機動性都大幅下降,經常未及釋放櫻花攻擊機,已被爲艦隊護航的美軍戰鬥機擊落。
地址: 日本、〒893-0064 鹿児島県鹿屋市西原3丁目11−2
開業: 1973年12月
電話號碼: 0994-42-0233.
免費入場開館時間: 9:00~17:00
台灣軍事繪畫家日前帶著一式陸上攻擊機的畫特別前往日本海上自衛隊鹿屋基地,親自送上他的畫作,與他窗口聯絡是鹿屋航空基地史料館研修者教育業務擔當業務山森正信先生。(陳尚謙攝)
台灣軍事繪畫家陳尚謙特別將他畫的ㄧ式陸上攻擊機親自贈與海上自衛隊鹿屋基地史料館,右為陳尚謙左為史料館館長永山勉中間為山森正信先生。(陳尚謙攝)
贈與儀式完畢後,由於事前有經過溝通協調,館方早就重新設定擺放位置,立即將陳尚謙的一式陸上攻擊機繪畫掛上。(陳尚謙攝)
掛上陳尚謙的一式陸上攻擊機繪畫同時在右下方也貼上2025年(日本令和7年)8月來自台灣東華大學學生陳尚謙贈與。(陳尚謙攝)
陳尚謙親自繪畫的日本海軍航空隊一式陸上攻擊機勇姿,於昭和19年10月12日台灣沖航空戰,K(鹿屋)762空 攻708的97號機,機長小関 俊勝大尉,主操一ノ瀨 倫也少尉。(陳尚謙攝)
館外展示一架二戰時期曾經停泊在澎湖、屏東、淡水等地著名大日本帝國海軍時期二式大型飛行艇,該艇原展示在東京灣畔的台場公園的船の科學館至2004年,其後被搬至鹿屋航空史料館外展示。(陳尚謙攝)
屋外展示二戰時期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零式艦上戰鬥機21型(A 6 M 2)栄12型引擎。(陳尚謙攝)
屋外展示二戰時期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天山艦上攻擊機的11型B 6 N 1的螺旋槳。(陳尚謙攝)
屋外展示不少戰後海上自衛隊航空機包含貝爾47G-2 A、HSS-2 A、KV-107A3、OH-6J、T-34A、S2F-1、P2V-7、P-2J、US-1A、P-3等約14架。(陳尚謙攝)
海上自衛隊鹿屋基地史料館館內展示特攻隊員(电影及小説永遠の0)的零式艦上戰鬥機52型,周圍展示特攻隊員出擊歷史重要遺影、遺書等資料。(陳尚謙攝)